从层序地层学到地震沉积学——全国第五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大会综述

来源 :全国第五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ys0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表现出以下新进展:(1)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但它是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发展而不是替代,地震沉积学研究要以地质研究为基础,在沉积学规律的指导下进行。体系域表征、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是目前地震沉积学中几种常用的技术。(2)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在非构造圈闭精细勘探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体系域演化分析、沉积作用分析、非构造圈闭成藏条件分析,预测与层序演化密切相关的油气藏,包括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构造-岩性地层的复合油气藏。(3)在湖盆沉积中,发现了与强制海退体系域相似的强制湖退体系域。(4)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层序地层学研究得到了加强,以普光气田的发现为例,它与层序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研究密切相关。(5)高频层序地层学、天文地层学及其古海洋事件一生物礁储层形成演化相关关系研究的成果对于油气勘探发现具有重要意义。(6)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学观点不但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阶段,在油藏开发阶段乃至开发中后期的小层调整,井网完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区域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并结合地球物理勘探,研究了凤安山滑坡的特征,如滑坡的周界范围、规模、物质特征、微地貌特征、坡体结构、滑动面位置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基础资料的可靠性和数学模型的合理性.由于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是地质环境各要素优劣程度和经济易损性的综合,同一指标可能同
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核心技术包括沉积体系域表征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和区域储层评价技术等.进入21世纪,我国更加重视层序地层学研究,特别在三维地震技术的应用、盆地坡
地质研究的首要工作是解决一个地区的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地层划分与对比是一切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地层划分的原则和尺度关系到一个地区地质研究的精度.科研生产实践的需要
本文对库车西部白垩系-古近系层序格架与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文章根据8个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的识别,考虑到地层的发育情况及区域构造背景,按基准面旋回级别划分层序和层序命名
本文以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建立的储层地质知识库为指导,利用大量电测资料开展密井网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了满足注水开发中后期调整挖潜需要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提
兴隆台-马圈子地区沙三段发育多套、多期次的浊积砂岩体.根据地震反射终端,结合钻井岩性和测井响应及构造运动特点等,将兴隆台及其周边地区沙三段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层序Ⅰ、
乌参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乌什凹陷古牧别兹区带依拉克构造上,钻探目的层为白垩系和古近系.白垩系岩性主要为褐色粗、中、细岩屑砂岩;古近系岩性以砾级、粉砂级颗粒为主
Sunda盆地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的Sunda海峡的北部,古近纪渐新世是一个典型的半地堑盆地,发育了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前人认为该盆地古近系Talang Akar组Zeld
下白垩统下油组是B盆地内主要含油气层系.本文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在下白垩统中划分出3套二级构造层序、10个三级层序.其中构造层序Ⅱ(下油组)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