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台风远距离冷锋暴雨的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青藏高原东北侧盛夏一次台风远距离突发性暴雨得出:本次暴雨过程是由位于冷锋前部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直接造成的,位于台湾岛附近的9109号台风,通过台风低压环流北侧偏东风气流形成的水汽和能量通道向内陆中纬度地区输送.并导致不稳定能量的积蓄和释放造成了台风远距离冷锋暴雨的发生,此次暴雨增幅明显.卫星云图上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与暴雨出现的时间、落区等密切相关.而台风的活动与存在使MCC处在一个非常有利发展的环境中.
其他文献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日本气象厅提供的TBB资料研究了1998年7月西太副高突然偏南的原因.结果表明,认为西太副高脊线突然"南撤"有其一定局限性,事实上应是副高脊线在南侧的一次"重建"过程.针对这次重建,提出了副高双脊线的概念,并着重揭示了这次西太副高双脊线的基本演变特征、环流场和温湿场结构、可能的形成机制及其对98"二度梅"的影响.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副高双脊线的维持对中国东部雨型的影
研究了一种采用遗传算法(GA)始用于台风移动的多预测结论的客观综合决策方法.通过1884~2002年118年台风数据超大样本训练学习,设计了用于台风路径预测的遗传学习人工神经元网络(GLANN),可以把台风移动的预测转化为在其移动中对运动环境动态变化的适应.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网络结构描述.提出一种遗传选择适应度函数设计,并给出获得适应度最高(误差最小)的计算方法.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遗传算法与其他方法
2003年中央气象台于6-9月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公众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和警报64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本文在收集整理2003年全国发生的地质灾情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与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发生发展的热带气旋间的诸多观测事实,对年内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过程同与之对应登陆影响的热带气旋进行了观测研究。
本文运用台风移动涡旋影响域统计分析动态区域序列概念,采用三个目标台风卫星TBB资料,对台风螺旋云带波列结构特征进行了功率谱合成分析.研究结果揭示TBB场台风中心眼壁与周边区域对流云的相关场呈螺旋带波状特征;台风影响域螺旋波亦表现出显著次天气、中尺度波动特征,其波动周期尺度及其传播相速可类似重力内波与涡旋Rossby波,即周期呈双峰特征,为大于6小时与24小时左右时间尺度;螺旋波高、低空流型特征与台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TBB(GMS-5)资料、探空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03年4月12~13日发生在江西中北部以及福建北部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低层低涡切变线的有利形势下产生的,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伴有一个中尺度对流云团的东移南压的演变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表明,冰雹发生时
运用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理论,研究了空间非绝热加热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对2003年7月副高强度和位置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副热带地区的非绝热加热对副高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气候平均状况相比较,2003年7月副高北侧、西侧非绝热加热的垂直变化异常偏强,而南侧、东侧较常年异常偏弱.这种异常的非绝热加热状况导致我国江南到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呈现带状的异常反气旋性涡度制造,使得7月副高偏强偏西。
海南有记录最强的两次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都是由穿越琼州海峡并在海峡西端出口处或在穿海峡过程中有短暂向西南方向偏折的热带风暴造成的.作者利用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地面加密观测等实时资料,以及MM5v3模式,对这类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和诊断研究.从地形作用、水汽来源,以及不稳定层结的维持等方面研究了特大暴雨发生、发展、持续的机理.结果表明,由于海南五指山地形对风暴气流的辐合作用,在地形辐合区产生了MCS
模式初始场的质量对台风的预报有显著的影响.由于洋面上缺乏观测资料,目前几乎所有的台风预报模式均在大尺度分析场的基础上加入了人造台风方案.本文基于NOAA卫星微波辐射资料(AMSU-A模块)经统计反演出各层温度,再依据静力公式求出各层高度,然后由平衡风方程算出流函数,最后由流函数算出风场.通过比较台风Dan登陆前的实际观测资料、初始场(ECMWF分析场)以及加入了微波辐射资料的初始场的强度和结构,发
本文通过对24、25日的高空天气图、区域地面图和25日降雨当天几个时次的雷达回波图以及降雨前后的物理量场和单站要素等图表的分析发现,在当天白天的8小时之内弱冷空气、西南气流和副高边缘的东南气流三支气流的先后影响和在南宁市附近相遇是产生本次过程的动力条件,本站高能高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是促使中尺度对流强烈有利条件.另外,根据南宁市的地形分析其对不同的天气系统的消长作用和对降雨量的重要影响.
本文利用热带地区风矢量场和分解的uv分量(流线和等风速线)的基本型式,对1996-2002年4-9月169例影响广西的暴雨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场中的奇异线特征(如切变线、辐合线、等风速密集区)和奇异点特征(如低涡、气旋性拐点)等与暴雨过程和强度有较好的关系.在实际预报业务应用中,通过与数值分析预报产品和卫星云图资料相结合的使用,对提高广西暴雨过程的强度预报有较好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