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kV直流线路对弱电线路感性耦合影响的近似计算方法

来源 :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nvsha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评估向家坝-上海±800kV直流线路对沿线弱电线路感性耦合影响,本文在对比分析直流、交流线路对弱电线路感应纵电动势的计算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近似计算±800kV直流线路对弱电线路感性耦合影响的方法,即借助交流线路对弱电线路感性耦合影响的计算方法和手段,并引入等效交流短路电流和互感增大系数等概念进行近似计算,其结果与用设计规程中规定的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原子钟运行情况十分复杂,为了有效地进行钟差预报和更好的反应原子钟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灰色模型和ARIMA模型的组合模型来实现钟差的预报,并给出了灰色模型和ARIMA模型进行原子钟钟差预报的基本思想和预报模型。利用组合模型更精确地把握钟差序列复杂细致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的逼近钟差序列。为了验证该组合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利用原子钟钟差数据进行钟差预报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
采用GPS或卫星双向比对技术实现的远程实验室原子频标的准确度比对,其精度可达10-15/d。本文介绍采用光纤对高稳频标进行传输与分配的系统建立以及注意事项。为在高精度原子钟比对过程中,避免恶化频标的精度和稳定度,提出建立高稳信号的传输方法。
有效地降低和改善原子时的不确定度是原子时准确度和稳定度提高的关键途径之一。本文根据地方原子时尺度产生的原理,分析研究了不确定度评定在地方原子时与国际UTC比对的时间偏差、稳定度和准确度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对评价地方原子时测量结果的可信性和使用价值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并对降低和改善不确定度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从能量传递和输出波形的形成的角度,讨论了长波授时天线-四塔顶荷倒锥天线同电子管发射机和固态发射机的关系。并进一步讨论了长波授时天线的不足和固态发射机对天线的要求。
介绍小波分解原子时算法的基本原理。对小波分解原子时算法的出现以及推广应用进行了详细叙述,指出了小波分解原子时算法亟待解决的若干数学问题。
主要介绍上海天文台利用FPGA技术研制研发高精度数字分频钟的设计研究工作。完全摒弃AT89C52控制8279处理按键,双列直插74系列芯片分频产生秒信号的方式方法,采用CYCLONEⅡ系列FPGA芯片独立完成对于9位数码管的控制,按键的处理,产生的秒信号精度高且具备外同步功能。由于外围电路简单,使得功能更加可靠,性能更加稳定。
介绍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军用标准时间应用终端的需求,军用标准时钟产品规范与型谱研究,军用标准时间终端应用与进展,并对此应用进行展望分析。
分裂间距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输电线路的导线表面电场,进而对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无线电干扰、地面电场、自然功率,乃至线路走廊宽度都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重点以750kV为例,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分裂间距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对分裂间距的合理取值提出了建议:750kV新建单、双回线路分裂间距由400mm减小到350mm;对电晕损耗比较严重的750kV线路进行减小分裂间距的改造;我国500kV线路S/d取值
研究双回交流输电线路周围的电场分布对于改善电磁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模拟电荷法,计算了特高压交流双回输电线路不同相序布置下三维线路模型的空间电场强度分布。通过分析空间电场强度的分布特性发现,不同相序排列时的空间电场变化的单调特性不同。由此提出了对于需要降低空间不同位置电场强度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相序布置的思想。并根据不同相序空间电场强度的分布特性,给出了选择最优相序的方法。计算结果对于线路交叉跨越
为了准确计算变电站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大小,通过对噪声衰减理论和变电站环境特点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变电站仿真数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了变电站三维空间噪声预测算法。噪声衰减计算中,最复杂的是求解几何衰减中菲涅耳数,而求解菲涅耳数的关键是求解绕射声的声程差,利用凸包算法求解变电站内多声源、多障碍等复杂场景的声程差问题。仿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显示,该模型和算法能够准确预测变电站周边三维空间中任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