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水资源的管理模式

来源 :水利部,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iu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水资源是指能对物种的生存发展产生影响的水资源。它具有极其的特殊性,它不仅需要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且要满足整个地球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不仅要实现人类的经济价值目标,而且要实现环境的、生态的、美学的价值目标。由生态水资源的价值多样性所决定,生态水资源的立法模式也必须适应其特性要求,多元管理体制的最优化配置才是生态水资源立法的理念基础。本文拟从生态水资源多元管理体制的最优化配置的原因和模式二个方面加以阐释。
其他文献
我国企业环保的宏观管理规制与企业自身环境管理的微观运行机制之间存在不协调性,忽视了企业自身环保素质的提高与内控机制的健全。入世后应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与企业环境竞争力角度,重新审视国内企业的环境活动和行为,正视企业环保素质的现状及内控机制的缺陷。为适应入世和国际环保要求,必须将深化企业改革和强化环境保护与管理协调统一起来,即通过国企改革推动环境保护,通过强化环境管理促进国企改革,将环境保护融入企业
时值武汉大学110周年校庆来临的美丽金秋时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举办的"2003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LAW IN 2003)于2003年10月24~26日在武汉风景秀美的东湖之滨成功召开。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的环境资源法学领域的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是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近年来,我环保部门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上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在管理的模式、体制、机制、手段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本文从发展趋势和科学管理的角度,建立一套封闭运行的项目环境管理系统,依靠以信息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手段实施管理,对于提升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水平,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环境侵权的非常特殊性决定了认定其构成要件之一--因果关系的极端困难性。因而,许多新的因果关系学说应运而生。然而,这些学说中因果关系判断标准问题与推定、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倒置将、法律责任分担等诸问题混为一谈者,比比皆是。笔者认为,这种概念不清、混沌一团的思维方式必然不利于问题的探究。因此提出:在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理论探索中,大有必要首先消除误区,明确研究目标,进而提出了建立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理论体系
自加入WTO以后,中国在许多方面逐渐与世界接轨。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方面显得更为重要。随着近年来绿色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有毒有害农药方面的问题逐渐显出水面,这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具体应如何解决呢?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
本文介绍了外空活动环境损害的严重性以及现有公约对外层空间环境的法律保护,分析了公约对空间环境保护的缺陷与不足,进而对如何完善与加强空间环境的国际法律保护进行了尝试性的制度设计。
国际合作原则是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对于国际环境保护事业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澜沧江流域是国家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本文从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业、社会发展等方面对流域的开发与国际合作,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逮捕是审前程序中用以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性处分,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法均明确规定了适用逮捕的实质性要件、程序性要件以及对逮捕的法律控制等相关制度。在中国,逮捕是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对逮捕的条件作了明确规定,而逮捕的实质性要件是保障逮捕正确适用的前提条件,故本文重点研讨。
本文讨论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内容,它是公安、司法机关及时揭露和证实犯罪、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手段。没有这种手段,刑事诉讼的任务就难以实现。强制措施的这种任务是通过限制或者剥夺特殊公民(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下同)的人身自由来实现的。在一个文明、法制的国家里,公民的权利是受社会尊重,受宪法保护的,任何人、任何机关和团体都不能非法限制或剥夺公民的这种权利。这就决定了正确使用强制措
东阳-义乌水权交易主体双方均为地方人民政府。政府参与经济运行,仅限于提供公共物品,而且,政府公共管理呈现市场化趋势.东阳-义鸟水权交易中的交易人(东阳市人民政府)是否是所交易的权利的主体也存在疑问。地方政府作为水权交易主体容易引发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政府应将水权交易交还市场主体,而承担监管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