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um Tunneling of Thermal Protons Through Pristine Graphene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t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tomically thin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such as graphene and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haverecently been found to exhibit appreciable permeability to thermal protons[1,2],making these materials emerging candidates for separation technologies.These remarkable findings remain unexplainedby density-functional electronic structure calculations,which instead yieldedbarriers that exceed by1.0 eV compared to those found in experiments.Here we studied the quantum nuclear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thermal proton going through graphene by recently developed perturbed path integral(PPI)molecular dynamics(MD)on FHI-aims software[3].We find thatthe proton transfer through pristine grapheneis driven by quantum nuclear effects,which substantiallyreduce the transport barrier by up to 1.4 eV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of classical molecular dynamics.These findings shed light on the graphene permeability to thermal protons.
其他文献
随着超快激光光谱技术的发展,红外光谱研究(HCl)m-(H2O)n簇获得了大量的光谱数据,但是在光谱的准确指认和对微观动力学的解析上,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我们工作目的在发展一种新的光谱计算的方法即一阶振动微扰法(QVP1),且着重对强酸体系HCl(H2O)1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对该团簇的某一参考构型利用势能优化离散变分法(PODVR)解薛定谔方程,进而获得基态和激发态的波函数.将其他时间基构型对该参考
以H+CH4为代表的X+YCZ3型反应,在燃烧化学、星际化学中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X+YCZ3共有12个自由度,为研究该反应,Clary1等人提出了基于C3v对称性的8维模型.后来又通过限制CZ3的自转和CZ键的伸缩,发展了6维和7维模型,取得了一定的结果2.为进一步研究该反应,本文基于Jacobi-Radau混合坐标系统,构建12维的动力学模型.Jacobi-Radau混合坐
Marine sediments at many locations in the world are contaminated with a wide range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The Palos Verdes Shelf(PVS)is located in the ocean off the coast of Los Angeles,Cali
羰基化合物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大气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3].我们的工作是对于一些典型的羰基化合物(如(CH3)2C(OH)C(O)CH3)的光离解,以及与一些自由基如(Cl原子)的反应机理进行详细的理论研究.在(CH3)2C(OH)C(O)CH3与Cl原子反应的理论研究中,在CCSD(T)-F12A/VDZ-F12//BHandHLYP/6-311++G(d
晶体相场方法[1]是一种能在原子尺度和扩散时间尺度下模拟材料微观结构演化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介于传统相场方法以及原子尺度方法(如经典密度泛函)之间。晶体相场方法采用的是保守场(周期性变化的密度场)自由能泛函,因而可以自然地包含固液界面性质、弹性性质、位错等物理性质,这也是传统相场方法所不能及的。晶体相场方法可以在扩散时间尺度上使用,使得它较经典密度泛函能应用在更大尺度的体系上。但是早期的晶体相场方法
PLX4720和TAK-632是B-RAF激酶的抑制剂,它们具有不同的解离速率常数,然而决定它们的解离速率常数不同的作用机制却不清楚。为了研究这两个抑制剂不同的动力学行为,我们用随机加速动力学和拉伸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它们的解离路径。
急性毒性的测定是药物开发中最重要的步骤,可以用半数致死量(LD50)来表示。由于急性毒性的体内试验非常昂贵和耗时,因此亟需开发其计算机预测模型。本研究中,我们基于7314个多样性化合物及其大鼠经口LD50值,建立了一系列相关向量机(RVM)回归模型以预测化合物的经口急性毒性。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其异常活化和过表达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靶向EGFR小分子抑制剂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以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为代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多数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对此类药物产生耐药性[1,2],因此本课题组致力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的新型EGFR突变体小分子抑制剂。
传统非平衡溶剂化理论中,忽略了独立的惯性极化的非平衡特征,错误地将其考虑为稳定极化.因此,传统非平衡溶剂化能公式中缺乏必需的能量项,以维系惯性极化电势φ1in和抑制动态极化电势φ2in.本文根据经典热力学,提出新的合理的方案.我们将外加电荷密度ρex线性地引入ρ2-ρ1.该过程中,溶剂极化始终与溶质电荷和外加电荷保持平衡,得到的最终态和以往的控制平衡态[1]是一致的.最后,在控制平衡态下快速撤掉ρ
通过比较未改性的和B改性的SAPO-34分子筛,研究B改性对MTO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在本章内容中,我们运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并且考虑了考虑了色散相互作用(DFT-D),系统的研究了未改性和B改性的SAPO-34催化MTO的六甲基苯(HMB)基于的侧链烃池机理。计算结果表明:SAPO-34分子筛中B的同晶取代略微降低了分子筛的酸性,从而降低了反应的活性。然而,对乙烯的选择性明显增大。在HMB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