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特大地震看紧急医疗救援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来源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419444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对土地、水源、森林不合理的开发,地球完整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因而自然灾害有增多之势。地震是对人类造成损失最重的自然灾害。世界上每年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约8000-15000人。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自有地震记载以来,一次死亡5万人以上的地震全球共计发生17次中国占7次。此次汶川地震更具有震源浅、强度大、分布广、损害重、救援难的特点。总结前期在抗震救灾中的经验教训,将激发理性的反思,进一步认清加强急医疗救援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介绍了地震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损失,阐述了重庆全力以赴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过程,探讨了特大灾害中暴露出卫生应急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救搜能力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其他文献
台湾在过去的一百年间,天灾人祸的发生相当频繁,而小区的应变模式也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有更动。本文介绍了小区应变模式运作上的特点,阐述了九二一地震前的演进发展,浅谈了灾害防
经过文革的停顿,到1970年全国仅有期刊21种,1978年上升到930种,截至2007年4月底,全国期刊总数已经迅速增长到9,468种,分为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技术类,文化、
会议
“院前急救”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后将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现代急救医学提示:最佳急救期为伤后12 h
感染是病原体对机体的侵入且造成对机体的炎症。炎症的程度取决于机体的反应(sepsis),本文介绍了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定义,阐述了ICU真菌感染的现状,浅谈了ICU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
在心肺复苏临床研究与实践领域中,存在二大理论体系,一是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二是心肺复苏评估Utsteln模式。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从2000年第一次发表到200
“5·12”汶川大地震后,沈阳军区总医院于2008年5月19日,奉命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建立北川野战医院,面向抗震救灾的官兵及受灾群众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本文对从5月19
信息时代对高校班主任素质诉求,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判体系,用以评估其状况,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素质建设,本文在众多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组建了一套高校班主
佩尔地平,又称盐酸尼卡地平,硝苯苄胺啶,尼卡地平,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其药理作用主要有:(1)降压作用:显示确切、持续的降压作用,长期用药不会产生耐药性,并可延迟和
近年来,亚健康一词已深入人心,相关的论文或文章已近千篇,关于亚健康的调查也层出不穷,并形成了一些初步结果。这个概念基本上是中国人原创的。亚健康又是贴近现代人日常生活的,这
“灾难”是指自然力,如地震、水灾、台风等造成的突发事件,打乱了自然的秩序,造成生命财产极大的损失.此外还有一特点是造成大量的伤病员,不是一般的医疗资源能应对,因此有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