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外伤类型在不同时间段分布差异的总结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大地震后,沈阳军区总医院于2008年5月19日,奉命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建立北川野战医院,面向抗震救灾的官兵及受灾群众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本文对从5月19日至7月13日的八周时间里救治的不同类型外伤患者进行总结,并结合发病时间段进行疾病类型分布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通知的颁布,临床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引起了愈加广泛的关注。喹诺酮类药物耐药问题值得关注。从国际上看,近年来呼
会议
The WHOs data highlighted that health depends mainly on life styles (50%), the genome and the pollution (20% each):only 10% is due to the cure of patients.Wester
会议
现代创伤以高能量、多发伤发生率高为其特点。而胸部创伤在多发伤中所占的比例接近50%。一般胸部创伤的救治已取得满意效果, 住院患者死亡率为1.3%~8.5%,平均4.2%。心脏大血管损伤
会议
台湾于1999年集集九二一大地震发生后,有鉴于类似灾难发生时,需有一支具经验及专长的医疗团队,能迅速有效的动员投入灾区从事灾区医疗重要任务。位处南部地区的成大医院遂整
会议
回顾18天的救灾历程,结合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笔者真切地体会到国家的强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全国120是一家”的团队精神。但也存
会议
台湾在过去的一百年间,天灾人祸的发生相当频繁,而小区的应变模式也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有更动。本文介绍了小区应变模式运作上的特点,阐述了九二一地震前的演进发展,浅谈了灾害防
经过文革的停顿,到1970年全国仅有期刊21种,1978年上升到930种,截至2007年4月底,全国期刊总数已经迅速增长到9,468种,分为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技术类,文化、
会议
“院前急救”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后将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现代急救医学提示:最佳急救期为伤后12 h
感染是病原体对机体的侵入且造成对机体的炎症。炎症的程度取决于机体的反应(sepsis),本文介绍了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定义,阐述了ICU真菌感染的现状,浅谈了ICU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
在心肺复苏临床研究与实践领域中,存在二大理论体系,一是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二是心肺复苏评估Utsteln模式。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从2000年第一次发表到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