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无理的认识论意义

来源 :山东社科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明“心外无理”的思想在近现代受到科学主义者的严厉批判,认为 “心外无理”是用主观内在的心吞没了客观外在的理,阳明因此也被当成了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实际上,“心外无理”包含有元认识论意义,而且阳明并不是一个所谓的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相反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胡塞尔现象学表明,认识论的起点在于纯粹的自明性,也就是纯粹思维的绝对被给予性,客观外在的理总是由主观内在的心所直观到的,因此,“心外无理”不仅不应该受到批判,而且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吸收胡塞尔现象学之后的西方认识论成果。
其他文献
“义”与“利”之关联性的成立以及作为对应关系出现,并作为一对价值范畴进行讨论和分析是孔子的首创。孔子通过对“德”字的改造和“仁”学的发明,赋予了“义”字内在道德“自觉性”的价值内涵和“利”字“人与人互动”的价值取向,最终确立了“义”与“利”之关联性,开启了“君子”与“小人”之别的“义利之辨”。
陆贾是汉初儒者,他于汉初儒学复兴贡献巨大,据史料记载,陆贾为荀学后人,他在人性论、天人观和文化独尊方面皆受到荀子的影响。
在儒家传统中,孟子拉开了心性学的幕帘,他以四端为性,开创了以心言性的路子,同时倡导求放心、寡欲、尚志、养气等工夫成就道德。陆九渊继承孟子心性学精髓,汲取佛教体用论思维,创造性地将理融入心,创新本心说,指出本心即理,本心即仁义,本心即性。又通过辨志、寡欲、剥夺等工夫正心以明理,为儒家心性学的创造性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如何处理人与超越者的关系是任何一种成熟的文明形态都要面临的问题,亦是不同文明形态间进行对话所绕不过去的话题。四百年前,中西之间的初次思想对话即是在这个层面展开,但却一直没有得到深入反思。儒学未能接受利玛窦的说理逻辑,利玛窦亦未能在“天命意识”的刺激下反思其理性的上帝。今日重提这段思想对话会让我们看到,儒学若要在现代思想世界中确立自身,就不得不接受界定和逻辑这一分析的思路;理性神学若要让人的生存重新
在《论语》中,“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然而相较于“仁”、“礼”及“忠恕”等概念,我们一般不把“学”作为孔子的核心思想。夏峰则不然,其一生思学,将学作为立德之本,成贤之基,唯有知学,方能希圣希贤。故而,其在注释《论语》的过程中,将学作为是书的主旨思想,以学统摄全书,认为学将《论语》诸篇章予以贯通,使其圆融为一贯之道。夏峰对朱学与王学加以调和,将学分为心性之学与经世之学,以前者为体,后者为用。但鉴于明
本文拟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理论分析和阐述,对其在中国现代社会中人文、教育、科技诸方面的批判性继承及其价值回归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研究。认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理论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与回归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