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初探--以控制工程领域为例

来源 :第九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b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近年来军队院校拓展的新培养类型,但其课程体系还存在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趋同,课程模块设置不合理,前沿知识、实践类课程比重偏少,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还不能很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等问题.火箭军工程大学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目标岗位任职需求,探索构建了区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全日制专业研究生三层次课程体系,设置了一批军种特色鲜明的实践性课程,开展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配套改革.
其他文献
我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转型提速、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介绍了该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与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6—2017年工程硕士学位专业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数据剖析了工程硕士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在国际化比较的视野下对工程硕士学位质量的改进提升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科研工作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是针对电力行业领域的需要而设置的,以特定职业领域人才培养为导向,立足于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科学选择培养模式,采用有效的培养途径,着眼于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探讨了提高该领域内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途径.
在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引入CIPP评价模式,详细分析其应用的可行性后,构建包括培养背景、培养输入、培养过程、培养输出等环节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型.
针对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专业领域的培养要求,从培养目标、生源质量、课程教学、企业实习、师资队伍、论文考核、质量监控、组织运行等方面介绍了相应的方法和对策.改革实践成效对于地方院校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和推广意义.
介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背景与现状,按照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组织保障、完善管理制度措施、强化信息技术支撑的总体思路,从信息技术支持的角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内部探索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包括导师队伍质量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保障、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专业实践
在研究生培养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高等流体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课程,本文主要以该课程为研究对象,用中英文双语教学与全英文教学做比较研究.用双语与全英文授课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以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双语与全英文互动,思考题、习题的解答,以及英文专业文献的捕获能力等
本文主要依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设的结构概念和体系课程.本研究基于超星在线视频及自建中英文网站,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结合课程特点,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和相关成果.
在剖析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老”问题和“新”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提升质量还需从明确内涵入手,并从高校层面、学科或领域层面、学生主体层面定位了质量及其特性,指出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多元一体,一体多面”是对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准确写照.多元化的特征无疑丰富了质量的内涵走向“多元”、评“学”和质量形成的过程性证据及其增长值,强化了质量建构活动的本身是教育各方主体责任担当和共同参与、推动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课程学分互认与转换问题.在分析与研究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ECTS)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建立我国学分认证体系的思考与构想.
基于目前博士学位审查通过率过高、博士论文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分析目前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出口淘汰即“论文后”淘汰机制相对薄弱.比较和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规范,归纳有关专家的建设性意见,探讨适合国情和校情、具有可操作性的博士论文质量审查和淘汰机制.研究认为,提高博士论文质量的控制方式不仅在于过程控制,更在于建立有效的出口淘汰机制,建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论文后”淘汰机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