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抗菌肽对仔猪生长与抗病力的影响

来源 :“格拉姆”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暨第四届全国猪人工受精关键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mpham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复合抗菌肽对仔猪生长效果的影响,选取35日龄450头仔猪,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225头。试验组饲料中添加0.5%复合抗菌肽(格莱姆180[#]),对照组则不添加,其他饲喂管理保健均处于同等水平。至70日龄时,试验组平均体重高于对照组;料肉比低于对照组(p<0.05)。为研究复合抗菌肽对仔猪抗病力影响,选取25日龄蓝耳病症状典型、发病的仔猪7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35头和对照组35头。试验组成活率高于对照组24.5%;平均增重高于对照组2.74 kg;料肉比低于对照组0.22。显示复合抗菌肽能提高断奶仔猪存活率和抗病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对大约克生长母猪的采食行为进行了观测和研究,总结了其采食规律,以期为养猪生产和猪的行为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选用体重(28.0±1.2)kg的大约克母猪60头,采用美国奥斯本(Osbern)工业公司生产的FIRE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对猪采食行为进行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30~60kg体重大约克生长母猪,其平均日采食次数为9.5次;平均日采食量为1.48kg;日采食量(kg)和体重(kg)
本文介绍了猪场场建公猪站的优缺点,浅谈了社会化公猪站的发展及优势,阐述了社会化公猪站运行的注意事项。
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种猪遗传选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繁育的种猪背膘越来越薄,食欲变差,采食量不高,后备母猪体能储备不足,头2胎的母猪断奶后不发情、不受胎;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母猪成了处于“牢笼”中的“生仔机器”;母猪的健康使用年限缩短,一生中提供的仔猪数减少,只有充分认识母猪各个生理阶段的生产目的,猪的生理、生活需求,才能养育好符合市场要求的种猪。本文介绍了母猪的生理周期,分析了产房管理措施。
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猪场把人工授精技术作为一项常规技术在生产中应用。本文列举了公猪的使用、母猪的发情检查以及精液的制作与保存等猪场实践应用中的脱离人工授精技术规范的实例。
“采精”是猪人工授精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采用和掌握合理、有效的采精技术及方法是确保能够采取多量、优质精液以及延长种用公猪的使用年限,并用良好的经济效益来证实猪人工授精技术在生猪生产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举足轻重地位。目前在我国猪人工授精技术领域中的采精方法上,不外乎有三种即:假阴道法、手握法、和简握法。针对这三种采精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目地(全部收集公猪一次射出的精液,不影响精液品质
近几年集约化养殖猪场迅速发展,而适应这样发展速度的员工的素质及技术并没有随之提高,养殖业门槛低,从事一线养殖的大多是一些非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并不能很规范的来管理猪场,这可能会给猪场造成一定的损失。本文介绍了种公猪、空怀妊娠母猪以及断奶仔猪的移动等猪在转群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畜牧业生产特别是生猪标准化生产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本文生猪生产发展较快,2009年末生猪存栏及出栏量突破了50万头和90万头,同比增长4.38[%]、4.84[%],能繁母猪存栏达到5.56万头。本文介绍了生猪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目前生猪生产出现亏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猪越来越难养,猪病越来越复杂,养殖压力越来越大,已是养猪业的难言之痛。可以说猪群的健康水平严重制约着养猪生产及其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供种地区环境的评价关键、种猪供方关键要素以及对种猪品种基本要求等种猪引进关键的控制点。
本次试验对328头1~3胎的大白母猪实施了人工授精(2次、3次)和自然交配(3次),比较了二种配种方法和输精方式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种配种方法和输精方式对3个胎次母猪的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人工授精可以取代自然交配在规模化猪场推广应用,并且在规模化猪场实施2次人工授精也是可行的。
为研究复合抗菌肽对母猪产仔率、仔猪出生重、仔猪断奶重和仔猪健康状况的影响,选取168头母猪,随机分成3组,其中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各56头。试验组中,母猪于产前30 d至断奶前在饲料中添加复合抗菌肽,对照组于产前30 d至断奶前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与强力霉素,并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猪健康状况、产仔头数、仔猪出生重、仔猪断奶重和仔猪健康状况。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猪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