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微生物油脂技术

来源 :第三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利用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n22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柴油是利用脂肪酸和短链醇进行酯化反应或甘油三酯和短链醇进行转酯化反应所得到的一种脂肪酸酯.一般主要为脂肪酸甲酯和脂肪酸乙酯.介绍了葡萄糖/木糖混合油脂发酵、纤维二糖/木糖生产微生物油脂、纤维寡糖生产微生物油脂、木寡糖生产微生物油脂、木质纤维素生产微生物油脂等技术,对不同培养模式油脂发酵进行比较,并介绍了酶辅助直接油脂提取、原位水相脂肪酸乙醋合成等工艺。指出未来工作主要是油脂生产放大技术,将生物质到生物柴油的过程整合以及产油酵母工程菌株生产高附加值化合物等方面。
其他文献
以自制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加热方式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湿法糖接枝反应,并对接枝物功能性及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构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接枝物溶解性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pH2-10范围内也有较大提高.乳化性在pH2-10有显著提高,乳化稳定性在碱性条件下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原蛋白.接枝物热稳定性明显高于原蛋白,特别是温度较高时.FTIR分析表明玉米醇溶蛋白以共价键方式结合糖分子.SEM结果
将添加了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E10)和不添加燃料乙醇的普通汽油作为试验对象,对CO、HC、颗粒物和NOx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并对这些污染物的形成原因和减排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乙醇汽油在减少CO、HC等污染物排放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显著改善空气质量.
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引发了各界对可再生生物燃料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为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缓环境恶化趋势,极力推动生物能源之一——生物柴油的生产.微生物油脂生产与其他油脂生产相比具有众多优势,如生产周期短、劳动力需求少、不受季节和气候限制、易于规模化生产等.且培养微生物占地面积少,不与粮争地.前期研究了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利用木薯粉水解液为原料生产微生物油脂,该过程产
木糖高效利用是制约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工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木糖酸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可以通过微生物氧化木糖而制得.因此,木糖酸生物转化的技术可以整合到燃料乙醇生产工艺中.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过稀酸蒸汽爆破后,采用固液比1∶15的水分3次洗滤,分别收集滤液和滤渣,备用.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至木糖浓度为50—60 g/L,此时得到的浓缩液即为稀酸蒸汽爆破玉米秸秆预水
以生物质气化焦油部分替代苯酚合成酚醛树脂胶黏剂,研究了焦油替代比、反应温度对胶黏剂固体质量分数、pH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气化焦油替代比对合成的酚醛树脂的性质影响较大.当气化焦油替代比为10%、反应温度为80℃时,酚醛树脂的固体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0.48,pH值为9.32.由于生物质气化焦油会对设备及环境造成危害,因此该研究对于气化焦油的废物利用及环境保护有一定意义。
为解决大庆当地典型废弃资源利用的问题,选择大庆地区丰富的玉米秸秆作为试验主要原料和大庆油田废弃油泥作为试验辅助原料,分别考察油泥添加比例、混合原料含水率、成型压力对成型燃料品质特性的影响,引入峰值压力、变形位移衡量成型燃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油泥添加比例为5~10%,混合原料含水率为10~12%,成型压力为25~30Mpa时,成型燃料的品质特性良好.本研究可为采用混合原料制取成型燃料提供一定理论
本文对德国EnviTec生物沼气公司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技术体系、研发投入、服务水平和经营业绩等方面。
作为现代化工业成果的一部分,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小城雷丁(Reading),为其污水处理厂运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污水处理厂的任务已不限于处理污水,它还能通过一套沼气设备以封闭式过程进行发电。通过这项措施,作为污水处理厂营运者的雷丁市每年几乎可省下60,000欧元。
文章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能源及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情况,介绍了生物质热解气化发电多联产技术基本原理,在生物质气化过程中,运用多联产技术,在制取可燃气的过程中,同时制取生物质炭和生物质提取液,并开展高附加值的利用。研究了生物质可燃气、生物质提取液、生物质炭的性能及其在农作物育种、肥料、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生物质能源与节能减排的前景。
介绍了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原理及技术流程,以及两种典型的快速热裂解装置——旋转锥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上海交通大学还采用固定化酵母流化床发酵甜高粱茎秆汁液生产乙醇,使发酵时间缩短至6-8h,乙醇产率达到95%以上,是目前较先进的方法。但是,不同转换技术处理的原料种类不同,所得产物也不同,尚不存在最佳的转换技术,因此,应根据具体条件采用适当的转换技术,以推进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的商品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