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中的红山社会

来源 :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syysy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区系中,燕辽地区虽不是古代文化发展的最核心区域,但却是较早发展和发达起来的一个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兴隆洼文化时期,这里就出现了旱作农业和大规模的聚落。尽管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资料说明兴隆洼文化农业和经济规模的情况,但仅就聚落的规模来看,兴隆洼文化每个聚落所代表的社会群体虽然大小不同,但一般都不小于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期的聚落社群。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在燕辽地区的广大范围内形成了高度发达的红山文化。这一支文化由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它是史前最早发展起来的玉器工艺和工业中心之一以及多处零散或集中分布的“坛、庙、冢”遗迹现象,进而一度引发了对红山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讨论。在以往的讨论中虽不乏从不同文化区域比较的角度看待红山社会的研究,但对于这个文化社会发展程度的推定主要还是从大型的祭祀以及玉器文化的角度来考察的,而比较缺乏对红山文化社会、社群规模、分化和特征的研究。这当然与有关红山文化社群、社会研究的材料还不够多,从而难以找到研究的途径有关。有鉴于此,本文将利用红山文化有限聚落考古材料,结合与同时期其他文化发展程度相当的区域文化之间的比较,来寻找出一些有关红山文化社群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线索。
其他文献
自全新世早期开始,赤峰区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最后于战国时期迈入了有历史记载的新纪元。尽管本区不同阶段文化的内涵发生过明显的变化,但文化序列基本未发生大的中断,多期文化在赤峰地区这一自然大舞台上生存、发展、传播和交流,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本文对埋藏古土壤进行了简述,介绍了考古学文化序列及降温事件,对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境特征进行了讨论,对小河沿文化时期的环境特征
回顾百年来玦饰起源的研究,以中国和日本学者的论述较多。近年日方学界讨论中日玦饰交流问题相当活跃。本文简略回顾中日有关玦饰起源的一些代表性的观点,并涉及东亚地区近年早期玦饰发现的一些概况,其中我国学者的见解因耳熟能详,仅略作讨论。
新石器时代日本列岛人类系戴的装饰品,可分为坠饰与佩玉两类。以下就两者分类概念界定说明。一、坠饰装饰品:即所谓坠饰,单个装饰品都由绳索穿挂,基本上是向下垂挂。此种坠饰为古今中外普遍使用的装饰品。二、佩玉装饰品:按某种原有功能而制成蕴涵意义的制品,是由绳系挂于身上的装饰品。此种装饰品为显示某集团的象征,故能显示出遗址的一些性质。本文特别就佩玉装饰品方面综述日本的情况,同时亦从东亚角度尝试讨论其意义。
近年来,笔者在对辽海地区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的玉器原料来源进行考察的同时,对邻近的海岱地区的大坟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部分玉器的玉料来源情况也作了初步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对红山文化与大坟口文化的关系问题也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对考察情况及初步思考进行介绍。
为研究红山文化所用玉材的来源及交流、传承通路,并扩充中国各地玉材特征的数据资料库,以方便日后学界对比研究,选用位于红山文化东侧邻近的辽宁宽甸及西南侧的甘肃临挑现代矿脉玉材为标本,测出玉材生成年代的异同,再以新疆和田、江苏小梅岭(梅岭玉)现代矿脉玉材生成年代加以对比。透过科学研究数据,将红山文化周边现代矿脉玉材,以生成年代及矿物学特征加以区分,作为学界日后对比红山玉材来源及交流、传承通路的数据。本研
自1973年夏辽宁阜新胡头沟墓地发现后,红山文化玉器逐渐被学者认识,并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精彩纷呈。对于红山玉器含义的推测是最容易引人遐想的题目,有关的论述也就最丰富多彩,歧见也最多。史前时代意识形态的分析本来就是摆在考古学家面前的难题,按伦福儒的说法是件“危险”的事,很难说,但又不得不说,因为如果不触及意识形态,我们很难对史前社会有深入的理解。对红山文化玉器含义的讨论无疑是深入理解红山社会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2、2003年先后两个年度对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第16地点进行考古发掘,发现6座红山文化墓葬,其中4号墓的发掘最引人注目。4号墓出土的玉人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新发现的器类,最为重要。玉人的出现,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专家们就玉人的使用和意义进行了讨论。发掘者认为墓主人“一人独尊”,随葬玉人等特殊器物,可能说明墓主人是一个通神独占的巫者。这个观点被学术界所接受。然而,巫是怎样使
远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晚期出现了辉煌的玉器雕琢艺术。公元前4500~3000年,该文化集中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和河北省北部。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考古学家乌居龙藏、滨田耕作、水野清一等对红山后遗址进行了调查、发掘,红山文化由此得名。20世纪70年代,对同类遗址进行发掘有了前所未有的发现——制作成龙形和云形的玉器。这些玉器被发现于几个主要遗址的墓穴中或室外祭祀场的地表面
龙是红山文化代表性的玉器,也是红山文化玉器组合中的重器,更是中国文明肇端的标记,犹如玉琮在良渚文化、在中国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从世界各地收藏的红山文化玉器看,红山文化玉龙出土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多数学者将其定为商周玉器。笔者以为,红山文化玉龙分类研究,必须抓住龙本质的特征,大小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变化特征是玉龙的形体、头型以及颈背脊是否有鬃毛等。据此,将红山文化玉龙分为长鬃C形玉龙与兽面块形玉龙两
20世纪70年代以来,辽宁西部和内蒙古赤峰地区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属于红山文化的大型墓葬和祭祀遗存,在这些遗址中,有一类器物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筒形陶器。这类陶器明显区别于生活中的实用器具,既不是炊煮器,又不能做盛器,更不是建筑或引排水的陶筒,而是一种单纯的祭祀器物。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开始对这类器物展开研究,从出士情况、演化分期以及功能用途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许多新的见解。本文根据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