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给予NT4-NAP/AAV对社会隔离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s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神经保护短肽(NAP)基因通过基因融合技术并结合腺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MV)包装技术构建NT4-NAP/AAV,采用滴鼻给药的方式探索其对社会隔离(social isolation,SI)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往往会影响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远期预后,且受遗传因素影响较为显著,本研究拟采用药物遗传学技术探索中国汉族人群中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的遗传学基础。方法:课题组前期采用Illumina全基因组610K SNP芯片,对接受6种常见抗精神病药8周单药治疗的5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检测与分析;对其中234例首次发病、既往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利培酮及喹硫平治疗8周后进行重新
目的:精神分裂症(SCH)易感基因在神经发育中的功能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神经发育缺陷假说认为某些易感基因的功能异常可能影响患者神经系统早期发育,进而引发精神分裂症。探索这些易感基因的功能及分子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SCH的病因。本课题在既往工作基础上,系统研究新发现的汉族人群SCH易感基因类NFKB激活蛋白(NKAPL)对神经发育早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发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功能损伤是早期的核心症状.AD亟需寻找早期诊断标记物,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标记物是研究方向之一.T2弛豫时间(T2 relaxation time,T2-RT)能反映组织微结构的完整性;锰增强磁共振(manganese-enhanced magnet i
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一般发生于青少年时期或成年早期,而且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能被识别,也未能得到适当的治疗,但在这一时期内,当事人已有相应的功能下降。国内外学者致力于识别精神病性症状的早期征象,寄希望于降低精神病性障碍的发生率或缩短精神病未治疗期(DUP),以使其风险最小化。精神病高危综合征(CHR)包括三种,即弱化阳性症状综合征(APSS)、短暂间歇性精神病综合征(BIPS)、遗传风险和
目的:1.研究抑郁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与脑影像学的特征,探讨抑郁伴焦虑患者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对87例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MDD)(符合DSM-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HAMD-as)≥7分,分抑郁伴焦虑组(MDD-AX) 44人和抑郁不伴焦虑组(MDD-nAX)43人,同时招募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NC) 57人,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
背景: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免疫-炎症反应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中有重要作用。相比非暴力型精神分裂症,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更严重的冲动性增高、情感淡漠和认知功能损害,有更明显的神经发育障碍体征。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合并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入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利培酮联合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利培酮治疗。服用利培酮均从起始剂量逐渐增加到治疗量(4-6mg),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每两周进行评定一次。治疗中采用不
会议
目的:以抑郁相起病的双相情感障碍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目前从临床特征区分两者仍较困难。影像学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和单相抑郁症在识别情绪面孔时前额叶-边缘-纹状体环路均存在异常。而前额叶-纹状体环路与正性刺激及奖赏处理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单双相抑郁症患者在识别情绪面孔时前额叶-纹状体环路是否存在差异,以期寻找可以早期识别以抑郁相起病的双相情感障碍的脑影像学标记。
目的:精神分裂症糖脂代谢异常,并且与药物相关,双相障碍与糖脂代谢异常关系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双相障碍、首发精神分裂症与正常对照之间糖脂代谢相关指标之间差异,验证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糖脂代谢异常假说,为预防重性精神障碍代谢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符合DSM-Ⅳ标准急性期双相障碍148例,男性79例,女性69例,年龄(32.6±9.7)岁,受教育程度(13.0±3.2)年,病程(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免疫功能失调参与精神分裂症及其暴力症状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研究将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尤其是暴力之间的关系,并探索hsCRP和IL-10作为精神分裂症诊断的外周血标志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