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来源 :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sb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常州北市河为例,在同一时间内分别在五个不同地点提取底泥.将得到的样品提取微生物总DNA,且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提取并比较所提取的DNA纯度.对扩增后的DNA经过16S rRNA PCR扩增、微量分光光度计检定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并通过BIO-RAD的Quantity one软件分析DGGE图谱进行分析以研究其群落多样性.
其他文献
本文全面介绍了干熄炉斜道区用新型复相氮化物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的性能、显微结构和特点.实践和分析表明,这种新型复相氮化物结合碳化硅材料适用于长寿、高效干熄炉斜道区.新型复相氮化物结合SiC材料常温耐压及高温抗折强度高,常温耐磨和热震稳定性能好,并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及抗CO气体侵蚀性能,能很好适应干熄炉的工况环境。在140t/h干熄炉斜道区的应用表明其使用效果良好,延长了干熄炉的运行寿命(达6年以上),
本文详细介绍7.63m焦炉单孔装煤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改进措施及实践应用,为同行业提高产量,降低污染物排放提供新思路.增加有效容积,提高配合煤堆密度,通过增容提密两个方面改善,单孔焦炭产量提高0.9吨,相当于年增产0.9*231*365≈7.4万吨,可减少1701次出焦冒烟,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本文通过对鞍钢干熄焦技术进步进行简述,分析了鞍钢干熄焦装置运行十年来的状态,阐明了鞍钢干熄焦装置的中短期目标和发展规划.通过鞍钢干熄焦技术的进步,阐明了干熄焦技术的一些新发展和新方向,对炼焦行业干熄焦技术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鞍钢在干熄焦装置技术进步上,不但形成了一系列技术管理文件,实现了管理、操作、检修人员的培养和储备,而且呈现出许多优秀成果。十年来,形成一种干熄焦装焦装置、千熄焦炉高温
本文阐述当前焦化厂热点节能减排新技术,直接还原铁是一种纯净的冶炼原材料,得利于煤气的气固相反应,其有害元素(氮、硫、磷、氢)及冶炼过程中无法去除的废钢残余金属元素含量都非常低;高质量的热压铁块是电炉冶炼高端钢种不可缺少的优质原料,将助力中国钢铁开发出高端制造急需但又无法从国际市场进口获得的特殊钢种;焦炉煤气作为气基竖炉生产直接还原铁的还原气源己经在印度JSW公司有了工业化生产实践,实现了零的突破;
本文通过对干熄焦多管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分析,得出不同生产负荷下除尘粒径与除尘效率的关系.多管旋风除尘器针对小于10微米颗粒分级效率只有35.3%,10-20微米在37.5%.20-30微米在79.3%,30-40微米在85.7%,而40微米以上能够达到90%以上。说明该除尘器对于细颗粒物的除尘效率很低。闸板全开12万风量进行操作时,系统内40微米以下的粉尘含量为42%,测定含尘量在5g/m3以上
本文介绍了干熄焦耐材大修期间,对140t/h干熄焦处理量扩容及性能改善的方法;同时分析了发电机组由抽凝工况改为全凝工况后,干熄焦处理量降低的原因,并提出了保证原有处理量的建议.冷却室直径为8600-9000mm的125-140t/h干熄焦,扩容后干熄焦最大处理量增加6%-8%.冷却室直径为8600-9000mm的125-140t/h干熄焦,可将单斜道改造为新型分格斜道,改造后干熄焦使用性能提升,斜
本文主要介绍了马钢6号干熄焦工程,在干熄焦主体工艺和关键部位进行的技术改进和设备选型,以及实现全干熄运行产生的经济和环保效益.马钢新区6号干熄焦系统工程无论是在设备上还是技术上都有较大的革新,对干熄焦设备的国产化应用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马钢干熄焦技术不断进步和成熟的体现。通过对新建干熄焦的应用及改造,一定会使干熄焦工艺更完善、性能更稳定、控制更精确,为进一步促进了干熄焦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作出更
继国家"十一五"水专项后,松花江水体水质已明显改善,但水生态系统退化现象仍十分突出,亟需得到修复.本文选取松花江代表性支流梧桐河,针对河流典型受损区段实施修复,以期为松花江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拟开展工作内容主要为:评价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同时区划梧桐河流域土地类型;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明确各功能区受损特征,诊断出致损因子;而后选定待修复区段、确立修复目标,以及制定修复方案;进而实施针对性的
太湖流域综合规划是规范和指导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害防治的主要依据.自2013年规划批复以来,各方通力合作全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太湖流域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本文在总结流域综合规划实施进展与主要成效基础上,结合国家治水新政要求,探讨在规划目标实现、重大水利工程推进以及深化水利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有关建议意见,持续关注
小球藻是一个具有应用极大应用前景的产油微藻.本实验通过在室内模拟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改变其营养盐的方法研究了氮、磷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实验设置八组不同的氮磷比:0∶1、5∶1、10∶1、25∶1、40∶1、45∶1、50∶1、80∶1,不同的磷浓度五组为0、0.004mg/L、0.05 mg/L、0.1 mg/L、0.4 mg/L.实验结果表明: (1)不同的氮磷比对小球藻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