脲嘧啶取代苯基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摘要)

来源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u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组在脲嘧啶类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方面开展了部分研究工作,将酰胺结构引入到脲嘧啶结构中.在此基础上,本文将protox抑制剂另一类代表性结构一酰亚胺引入到脲嘧啶结构中,设计并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5-(3-甲基-2,6-二氧-4-三氟甲基-2,3-二氢嘧啶-1(6H)-基)苯基]酰亚胺类化合物.本文介绍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及除草活性。
其他文献
SIOC0426是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共同创制的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除草剂。几年的试验评价认为,SIOC0426具有良好的芽后早期除草活性,对棉花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棉花与马唐和反枝苋之间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19和大于112.05。该化合物杀草谱较广,能有效防除棉花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莎草科杂草也有一定抑制。其使用适期为杂草1~2叶期,使用适期较窄。田间试验表明
2004~2006年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对韭菜灰霉病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在200~400μg/ml处理浓度下,于发病初期喷施2~3次,间隔期5~7d,对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防效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腐霉利、嘧霉胺等常规杀菌剂。
从烟草、辣椒、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4株拮抗赤星病的放线菌,对峙培养发现其中2株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拮抗作用。室内测定SZF2和SZF7对烟草赤星病菌抑菌带的宽度达11.8mm和11.3mm。平皿测定发现SZF2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效果为74.6%。同时它对烟草黑胫病菌和烟草炭疽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机理主要是产生拮抗物质。经初步鉴定放线菌SZF2为链霉菌属。
由于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提高,对农药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而使农药的发展发生重大变革,正朝着“超高效、无毒、无污染”方向发展。近年来,精喹禾灵以其高效,低毒,低残留而深受用户欢迎,市场主导品种是乳油。但精喹禾灵乳油产品的药效一直是困扰生产厂家的难题,本文试图从另外角度寻找乳油配方研究的途径,系统研究表面张力与乳化剂用量、种类之间的关系,为农药制剂生测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引燃式烟剂的技术指标和经济简便原则,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筛选出烟剂最优配方:硝酸铵14.0g,木屑9.7g,氯化铵6.0g,陶土3.6g。农药主剂为高效氯氰菊酯和噻嗪酮。该烟剂评价指标客观确切,简单易行,符合实际应用要求,并且使用方便,对作物安全,值得推广。
为发现新的高活性化合物,经二氟取代苯基呋喃甲酰氯与取代苯甲酰肼反应得到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呋喃环双酰肼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了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生测结果表明大部分的目标化合物对酚氧化酶有抑制活性,但是活性都不高,抑制率最高的是化合物3h,在浓度为57μmol/L时对小菜蛾4龄幼虫酚氧化酶的抑制率为15.87%:目标化合物在药剂浓度为500mg/L时,对豆蚜(Aphisf
在无水无氧、超声辐射下,N-取代苄基脯氨酸苄基酯与溴化取代苯基镁反应生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苄基-α,α-二苯基-2-吡咯烷甲醇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NMR表征,并通过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均有较好的杀虫活性。
本文以香草醛为原料,经过取代、缩合、还原、酰化、脱水等反应,合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3-芳乙基-5-芳基(口惡)唑-4-酮类化合物,通过1HNMR、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
作为一类新型的杀虫剂,氟虫酰胺、氯虫酰胺等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与传统杀虫剂无交抗作用,对哺乳动物安全等特点。其作用机制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鱼尼丁受体的结构及其调节因子,综述了鱼尼丁受体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一株来源于江西土壤代号为SPRI-70014的放线菌发酵产物具有很强的杀草活性,本文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组分进行了活性跟踪分离。得到纯度大于98%化合物纯品,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为2-[2-(3,5二甲基-2-氧-环己基)-6-氧-四氢吡喃-4-基]-乙酰胺。并用除草剂生测标准化操作法(SOP)初步评价了该化合物除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