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腐蚀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smbb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自制的直流微弧氧化装置,在弱碱性电解质溶液中对镁合金AZ91D试样进行了两步微弧氧化处理,实验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氧化电流制备氧化膜.利用扫描电镜技术(SCE)研究了,在硅酸盐和磷酸盐两种不同电解液体系中,不同氧化电流条件下,形成陶瓷膜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不同氧化电流下及不同的电解液中膜层的表面形貌有较大差别.同时利用电化学阻抗及动电位极化方法对所形成陶瓷膜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评价.
其他文献
在高密度开发的现代都会区中,新的地下工程常须面对与既有地下结构物(动)突或近接的问题,所衍生的工程不确定性及风险因而较高.对于复杂度与规模较大的工程,如捷运系统,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成为当今重要之议题.风险实际上存在于所有的工程计画中,风险可以被管理、降低、分担、转移或接受,但不应该被忽略.鉴于建立系统化风险管理实有其迫切性,本研究当试以结合风险管理理论与相关工程经验实务的方式,提出一套「地下工
随着捷运路网密度增加以及路权限制等因素,台北捷运后续路线工程无可避免的将面临开挖深度加大、穿越既有构造物、与现有路网车站衔接、隧道近接堆叠等更严苛的技术挑战.以松山线DG166设计标CG291施工标为例,其潜盾隧道将穿越塔城公园地下停车埸下方,该停车场为地下两层之RC构造物,基础为筏基并配置37支直径1.5公尺、长42.3公尺之混凝土钻掘桩,松山线潜盾隧道将直接由停车场结构体下方穿越,并与其中6支
伴随着都市的建设发展,各大都市兴建地下铁之工程日渐频繁,潜盾隧道与既有地下结构物(动)突或互制行爲,已成爲工程人员常常须面对之课题.爲了确保施工与既有结构物使用之安全,设计阶段必须对潜盾隧道施工可能对既有结构物造成之影响进行分析.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某标之潜盾隧道预定穿越营运中之台湾铁路及高速铁路隧道下方,且与其挡土结构包含一道连续壁及二道SMW挡土排桩(动)突,为减少施工可能引致既有台高铁结构
介绍卡塔尔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结构理念、徐变分析、荷载分析、施工模拟分析、部分预应力分析、连续倒塌分析、交叉柱节点分析、温度效应分析及屈曲分析等.该工程采用世界首创现浇混凝土交叉柱外网筒结构,具有优越的抗连续倒塌、抗震、抗风性能.
我国有线电视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用户数量最多的网络,用户总数已超过一亿户,现在我国有线电视网正处于一个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的阶段.本文将剥离于具体协议、方案和模式之上在总体构思上谈谈有线电视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
断电法是消除IR降、测量真实管/地电位的重要测试方法.本文采用此方法,分别利用近参比和地表参比测量了不同通电电位及杂散电流下的断电衰减曲线,探讨了通电电位、杂散电流及参比电极的位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杂散电流干扰时,断电电位随通电电位的增大南昌增大(绝对值);参比电极与管道的距离不同时测得的断电电位基本一致,但距离管道较远时测得的通电电位含有较大的IR降;杂散电流的存在使得断电电位偏
采用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MEVVA源)在TiN膜上注入分别注入三种剂量的离子.使用XPS和XRD测量膜层的成分和元素价态,以及膜层的主要相结构.材料表层生成了(Ti,Al)N新相,而且衍射峰位有一定漂移.Al离子注入以后,膜层的零电流电位没有明显变化,但是钝化腐蚀电流密度依次升高.这可能是由于表层在注入后产生的应力梯度,降低了膜层的致密度和耐腐蚀性能.同时由于Al的注入,可能会与H发生反应,从而
采用电位—电容法及Mott—Schottky分析技术研究了自腐蚀电位条件下防锈油膜在5﹪硫酸钠溶液中失效过程的导电机制转变行为.防锈油膜在5﹪硫酸钠溶液中的失效过程存在半导体导电特征,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防锈油膜从浸泡初期的p型半导体转变为n型半导体,转变过程中,防锈油膜中出现两个空间电荷过渡层.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防锈油膜中的空间电荷层厚度皆逐渐减小,载流子密度则逐渐增加,并且计算了不同转变时期
本文介绍了微等离子体增强电化学的产生的途径和基本物理化学效应.微等离子体放电增强了电极表面的热效应和传质过程,可以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利用这些效应产生了微等离子体增强热处理、表面精饰,沉积新型合金涂层和陶瓷涂层等新技术.微等离子体增强电化学已经成为发展现代表面工程技术的新途径.本文着重介绍了等离子体电解沉积技术(包括等离子体阳极沉积和等离子体阴极沉积)和等离子体电解渗入技术在防蚀方面的应
对比研究了化学镀Ni-P、Ni-P—PTFE复合层、等离子渗金属硬质化表面处理和喷丸形变强化(SP)对Ti6Al4V合金微动疲劳(fretting fatigue,缩写为FF)行为单独或联合作用.结果表明,单独表面硬化处理均显著促进了钛合金的微动疲劳损伤;SP处理则显著提高了钛合金的微动疲劳抗力;硬质表面处理与喷丸形变强化联合并不一定总能达到协同提高钛合金微动疲劳抗力的目的,其作用结果由表面硬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