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氧化-冷轧制备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的性能与组织

来源 :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暨2012年第二届中国粉末冶金产业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v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Cu-0.15wt%Al合金粉末为原料、Cu2O为氧化剂,采用内氧化-冷轧法制备了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研究了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由内氧化-冷轧法制备的合金σb>520MPa、σ0.2/σb>90%、IACS%也保持在80%以上;950度退火后,合金的σb>400MPa.此合金具有高强高导和优良的抗高温软化性能.金相组织观察和断口形貌分析表明,冷轧态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组织呈拉长变形的纤维状,断口分布有一定数量的韧窝;950度退火后,合金的纤维组织宽化,断口表面韧窝增多变深,塑性提高.
其他文献
根据铁精矿还原铁粉主要质量指标的统计数据,分析了铁粉质量稳定性,其酸不溶物(AIC)含量≤0.22%,氢损(HL)为~0.1%,碳含量<0.02%.文中讨论了铁精矿粉两个阶段的还原过程,第一阶段用隧道窑还原成海绵铁,此阶段宜于过还原终点,精矿粉应被充分还原,略有渗碳,降低海绵铁的氢损值十分重要,其值应~0.8%,甚至更低,碳含量可控制于~0.3%,甚至更高.第二阶段用带式炉进行精还原,即所谓“二次
低碳是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低碳经济要求粉末冶金装备做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本文通过分析粉末冶金的发展趋势和低碳经济的需要来阐述粉末冶金装备的发展趋势。并从两大工艺(金属粉末还原及制品烧结)装备的发展来具体阐述。
本文概述我国金刚石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传统金刚石工具取得国际话语权,我国成为超硬材料产业大国惊人发展的成就;就新兴超硬材料工具在当代高端制造业、光伏产业、LED产业中的作用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作了扼要介绍。
采用高能高速等离子喷涂设备制备了MCrAlY涂层,研究了涂层在1000℃、300h条件下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的氧化增重和氧化速率指标均达到了完全抗氧化级。分析认为,较少的涂层缺陷以及氧化过程中生成以Al2O3为主的保护性氧化膜对涂层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论文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热压、烧结热处理制备63Ni21Cr12Mo2W2Cu镍铬钼合金,通过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热压合金经1300℃/4h烧结热处理后,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当烧结热处理温度达到1330℃时,由于合金中析出的脆性高铬组织增多,造成合金的力学性能下降。
以材料热力学及动力学为基础,以Fe-V-C-N四元系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1130℃恒温条件下,碳化物VC及V(Cy,N1-y)在奥氏体中从形核、长大到熟化的连续过程。各元素在碳化物-基体界面处达到局部平衡,根据基体成分以及每个碳化物的大小分别计算出生长速度。当碳化物生长进入熟化阶段,在Gibbs Thomson效应作用下,小颗粒开始回溶,大颗粒继续长大,表现为总颗粒数量减少,平均半径变大。结果表
利用沸腾炉连续制备超细四氧化三钴粉末是一种高效率、低能耗的燃烧合成新技术.本文研究了草酸钴反应热动力学、沸腾层空气速度以及系统热量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草酸钴化学反应放热特性、沸腾层稳定性操作气速和热平衡条件下操作参数的控制是实现该过程连续、动态、可控的关键因素;在320℃~450℃和1.5~2倍临界速度的空气速度条件下,调节加料量与空气流量比值ms/Vg,可连续稳定制备超细四氧化三钴粉末.
研究了一种高韧高强粉末冶金钢的制备工艺。材料采用高合金耐磨层和增韧层双层结构,分析了工艺参数对高合金耐磨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增韧层的添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烧结温度显著影响耐磨层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烧结温度过低,烧结过程中没有出现液相,孔隙较多,碳化物主要团聚在晶界上,性能差。烧结温度升高,烧结过程出现液相,促进烧结致密化的进行。在1270℃烧结时,材料达到较高致密度,性能最好。烧结温度再升高
采用电子探针、XRD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热等静压态、固溶态、固溶+时效处理过程中,粉末冶金不锈钢33Cr9Ni2Mo0.96N第二相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热等静压态的33Cr9Ni2Mo0.96N组织主要由γ+Cr2N+σ组成,经过固溶淬火后,组织主要由奥氏体+少量铁素体组成,经500℃和600℃时效后,33Cr9Ni2Mo0.96N中没有观察到第二相析出,经700℃时效,残么铁素体转变为σ相,同时
采用粉末松装烧结法制备以Al代替Pb的新型无铅铜基自润滑材料,研究Al含量对该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代Pb铜基自润滑材料中,随着Al含量增加,材料的硬度逐渐降低,摩擦因数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油摩擦环境下(载荷50N,转速900r/min)当Al质量分数为6%时,铜基自润滑材料摩擦因数为0.08985,磨痕宽度为1095μm,摩擦面较光滑且平整,具有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且自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