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图书编辑的十种“不良心理”

来源 :中国编辑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国出版社的编辑队伍应该说一直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推动出版事业不断繁荣,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些思想浮躁、急功近利等负面影响也波及到编辑出版行业,因而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求真务实精神的不良倾向,亟待加以解决。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图书出版领域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出版业竞争日趋激烈。出版业的竞争主要是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人才已成为出版社发展的中流砥柱。从目前我国出版社的实际来看,迫切需要的是大力开发、培养策划型编辑人才,建立高素质的策划型编辑团队。本文阐述了大力开发、培养策划型编辑人才的必要性,介绍了策划型编辑的主要职责,叙述了策划型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关于编辑人员的著述问题,国家早有明确的要求。1980年11月13日,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编辑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文件中,就对晋升副编审、编审规定了“有一定水平的著译”、“有较高水平的著译”的刚性条件。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编辑人员的著述问题,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就笔者工作的贵州出版系统而言,相当数量的编辑人员近些年来对此重视不够。笔者提出了:编辑人员重视专业著述实践,是编辑工作“职业素养”的需要;
“稿件三审责任制度”(简称“三审制”),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保障图书质量的工作制度,最初是从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下学来的,其产生有着当时的出版生态和积极意义,现已形成了一项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制度。观察“三审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出版管理部门对“三审制”的规定越来越严格,从审读过程的“三审制”延伸到加工整理过程也要求“三审制”。本文对“稿件三审责任制度”作了分析,阐述了其在在我国出版业中的现状及问
很多杂志社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对杂志社员工不知道如何奖励或惩罚,尤其是对发行人员和编辑人员的奖罚非常难以界定,发行量好了倒不是太让管理者为难,可以大家都给予奖励,皆大欢喜,谁也不得罪。可作为一个杂志社要想发展壮大,就要有好的激励政策,奖罚分明,才能让杂志社进入良性循环,走入良性发展的道路。本文分析了杂志在创始期一两年内,发行量的增长情况;杂志发展到两年以后,网络建设基本完成,网点数量就不会有太大的
编辑成才之路,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课题。之所以需要探索,是因为它颇为复杂,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培育主体的制约、成长主体的制约、客观环境的制约、国家形势的制约、时代走向的制约等等。要想给出答案,需要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去梳理。各个方面梳理清楚了,才有可能归纳、概括,从总体上把握它。笔者从培育主体、客体、环境、形势、走向作了探讨。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知识瞬息万变、层出不穷,交通与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连接着千家万户。信息化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版业像所有的行业一样,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为出版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出版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垄断性竞争的状况使我们出版业面临的环境异常严峻。电子书和网络出版把传统的出版业搅得沸沸扬扬,买方市场加剧,我们的图书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本文对
出版是文化事业,出版人必须要有文化理想、文化精神和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社会主义的文化出版事业。编辑是出版社的主体,出版社的效益,不论是社会和经济效益,最终都是由编辑做出的图书来实现的。本文对什么样的编辑会给出版社带来效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编辑应具备的综合素质、通用能力、服务意识。
21世纪科技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时间越发显得宝贵。在这种新形势下,新编辑如何快速地成长为合格编辑,越来越受到众多出版社、报刊社及新编辑自身的重视。然而,什么样的编辑才是合格编辑?各出版单位都有各自不同的标准,笔者认为,一个新编辑要快速地成长起来,需做到以下几点:以学习为前提,以实践作基础,以创新求发展。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是在1947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该理论在新闻传播的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因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
在“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大背景下,要履行编辑的职责、评估责任编辑的工作业绩,难度是很大的。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汇报当编辑的三点体会:首先是履行编辑的责任不容易;二是读懂著者的书稿不容易;三是编辑著书立说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