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信息素在两种苹果虫害测报上的应用研究

来源 :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t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近十年来对苹果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和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的成虫监测,完全摸清了这两种害虫的发生世代和生活史,使防治效果大幅度提高。文章中根据成虫诱测结果,通过系统分析,发现成虫诱测量与发生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计算出了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为准确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还对性诱剂在苹果园中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使诱测结果更准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2005-2011年对灰飞虱的室内饲养及田间调查观察,明确了灰飞虱在济宁市常年发生5代;并利用测报资料和气象资料,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组建了灰飞虱主要为害世代第一代的发生量、发生期的预测模型,经回测检验,发生量的拟合准确率为97%,发生期的拟合准确率为100%.2011年预测发生量与发生期的预报值与实际发生情况相符。该研究为灰飞虱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章分析了晚稻期间特别是穗期二化螟世代重叠严重、见蛾期长、隐害株比例大、兼性滞育、为害趋重等特点.并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以及相关资料,就晚稻二化螟防治适期预报,提出了使用测报灯及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测、期距预测、结合晚稻生育期和其他病虫情系统分析等方法。
荆门市为二化螟2~3代发生区,中稻单一种植区发生二代,早、晚稻连作区发生三代.通过近些年来的观测,认为活动场所间的纬度差异,越冬种群的虫龄结构,不同播插期,不同的防治时间对二化螟发育进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区域内二化螟各代发育进度不一,给测报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笔者通过对当地近年来的试验及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以预报越冬代、一般世代为对象,探讨了相应的预报处理方法。文章指出,可以增加对象田调查田块数量
文章根据分析中长期穗瘟预报的关键因素,研究贵州兴义市水稻生育期与历年比早与迟和穗瘟发病程度的关系,总结出一套穗瘟中长期预报方法:依据6月田间调查,各地叶瘟普遍发生,一般病叶率在3.5%以上时,把水稻生育期和历年比早与迟天数来确定穗瘟的发生程度,如果水稻生育期比历年迟21d以上,穗瘟将大发生;如果比历年迟14~20d以上,穗瘟将中等偏重发生;如果比历年迟8~13d以上,穗瘟将中等发生;如果比历年迟7
文章为了明确二点委夜蛾越冬场所,为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玉米田、豆田、花生田、棉田、甘薯田等作物植株、地表和0~5cm表土进行调查,记录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分布部位和数量。结果表明,在玉米植株苞叶、玉米田的麦秸和杂草下、豆田、棉田、花生田、甘薯田、冬瓜田植株下或落叶下、桃园、田边地头和废弃农田杂草下均发现有二点委夜蛾幼虫,以植株密度大、落叶多、地表覆盖程度高的棉田、豆田和花生田虫口密度高。
本文以重庆市2008年引进了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为例,通过近3年来在重庆市马铃薯主产县的推广和应用,证明该系统能准确预测重庆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从而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为重庆市马铃薯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本文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在重庆市马铃薯晚疫病测报中的推广应用经验,并基于该模型建立了重庆市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体系。
本文以农作物病虫信息发布形式为背景,介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病虫信息发布形式有了全新的转变,电视预报逐渐成为主要的最直观的发布方式,文章指出,手机短信、网络平台也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病虫情报的发布正在向多元化、形象化和可视化的方向迈进,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文章最后提到,电视预报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建立电视预报的长效机制,不同的发布形式怎样有机地结合,怎样提高电视预报的制作水平
近几年随着抗虫棉品种在新疆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南疆的塔里木垦区种植以来,棉田栽培制度随之改变,同时改善了棉田生态环境,随之棉花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也在急剧变化,常发生的棉铃虫发生减轻,棉蚜、棉叶螨、棉蓟马、棉盲椿象为害不断上升。笔者在常规棉田与抗虫棉田进行了定点系统监测和定期大田普查,在监测调查情况下进行了对比分析,基本摸清了抗虫棉田主要虫害发生变化规律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依此提出今后抗虫棉
将录音笔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可以节省田间操作时间,减轻田间劳动强度。文章首先介绍了所用录音笔的型号及试验方法,以录音笔调查组和常规调查组的数据对照,从调查时间和劳动强度两方面做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数码录音笔可以用来记载农作物病虫田间调查的数据,操作简便易行,可免去田间多种操作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是专业产品,其产品设计、软件开发等方面有待于研究。因此,本文建议,在其录音功能的控制方
本文介绍了河北省应用性诱剂监测农作物中小菜蛾、小地老虎、玉米螟发生动态的试验情况,并与同期黑光灯诱蛾数据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监测害虫发生动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灵敏度高,监测数据更准确。但性诱剂的成分极其复杂,不同种类害虫配方差异很大,不同种类害虫的性诱剂成分及剂型还需进一步研究。性诱剂诱虫数据与传统的诱虫灯数据的比较修正,更有助于取得科学的蛾量动态数据,准确监测害虫发生动态。尤其是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