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绿肥条件下减施化肥对土壤持水供水能力的影响

来源 :2015年土壤物理学进展与水土资源保护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un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七个试验处理(A1,对照,不施紫云英和化肥;A2,不施紫云英,100%化肥;A3,紫云英+100%化肥;A4,紫云英+80%化肥;A5,紫云英+60%化肥;A6,紫云英+40%化肥;A7,不施化肥,仅施紫云英。),以探索施用绿肥的情况下减少化肥施用对土壤持水与供水能力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风沙土中,水分、养分甚至污染物很容易向深层土壤淋失。本文采用定水头一维垂直溶质置换实验分别获得溴离子和钠离子的穿透曲线(BTCs),研究不同砒砂岩添加量对风沙土溶质迁移的影响。
土壤冻融交替(Freeze-thaw cycles)是寒冷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重要驱动力,能加速有机氮转化,提高有效态氮素水平。但是,冻融交替多发生在植物非生长季,此时土壤氮供应与植物利用存在时间上的错位。
为分析不同植物最大截留量,本文分别采用浸泡法和人工降雨法测定了5种单株植物及其叶和茎的最大截留量,试验中用镊子夹住样本浸在水中30 min,取出控水1 min,待叶片不滴水时称重,或采用针孔降雨器模拟人工降雨,降雨强度是100 mm/h,降雨历时为4 min,最大截留量值为试验前后样本的重量差值,结果表明:(1)对于玉米、大豆、酸枣、刺槐、紫花苜蓿而言,人工降雨法测得单位叶面积最大截留量值高于浸泡
土壤有机碳是岩溶系统中碳转移的动力学媒介,是岩溶系统中碳流通的主要途径,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环境容量小,抵抗力差,加之破碎的生境地貌,势必对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及迁移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会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石化能源得以充分利用并向空气中释放大量含硫氧化物,致使我国南方发生酸雨频率逐年升高,土壤破坏面积扩大、程度加剧。
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粮食产量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其土壤养分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主要驱动机制是区域土壤养分管理的重要依据。研究者所在团队经过近10 年的研究,分别从不同尺度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时空分异规律和主要驱动机制。
碱性土的较大空间变异性会导致过多或过少土壤改良剂的施加,因而使碱性土精确管理困难。项目目的是调研碱性土壤在大田的空间分布机制尤其是Na,及其与环境因素elevation,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ECa,pH1:1,Na%,EC1:1 以及土壤分散(dispersion)之间的关系。
以西藏拉萨市域范围为研究区域,采集了拉萨市区及通往拉萨市区的G109(给秀塘-拉萨市)和G318(米拉山口-拉萨市)段共97 份路侧土壤样,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可蚀性因子是计算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因子。本文以陕西九个地区的土壤资料为基础,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Version 2)、侵蚀生产力影响模型EPIC(Erosion 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中可蚀性因子K 值
生物碳不仅能够改良土壤、降低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去除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新型吸附剂。本研究将探讨在不同条件(离子组成、离子强度、pH)下,啶虫脒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别在石英砂和生物碳改性多孔介质中的运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