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来源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财会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v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越来越重视通过绩效管理来帮助医院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绩效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采用平衡计分卡原理,分类设计临床科室KPI考核指标,探讨医院绩效管理,促进医院绩效管理的规范性及效用性.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改革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理改革有益的探索。要结合医院公益性,绩效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平衡计分卡是对医院绩效管医疗效率与收入公平并重。找准医院发展的特色与方向,制定具有特色的绩效管理改革方案,在把握好医改宗旨的同时走出适合医院的绩效管理改革道路。
其他文献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201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 33号),启动第一批311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本文采用随机抽取自治区四家县级试点医院,通过实地考察、统计,结合县级试点医院取消药品差价率后,试点医院次均诊疗费用、人均住院费用、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
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总额预付制度下按病种付费对医院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正面影响和反面影响的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出医保政策要与实际相符合,标准制定需更加科学合理,对于合理使用的新医疗技术产生的费用,政府部门应予以补偿,制定标准统一的行为规范指南,正确引导合理规范,合理运用价格杠杆,增强患者的控费意识,制定奖励措施,促进医院积极参与支付方式改革。
本文从浙江省实行药品零差价的政策内容出发,分析了药品零差价实行后对部队医院产生的影响,从加强门诊建设、加强外联力度、调整费用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完善考评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六个方面提出部队医院应对药品零差价政策的一些措施和对策.
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推进医药分开、破解以药补医难题等措施是打好医改攻坚战的重要选题.本文以2011-2013年某三级医院工作量为基础,以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方案为依据,进行推演测算、分析结论,进而提出没有实施医药分开核算的医院应当积极适应新政策,从转变医疗服务理念入手,在搞好基础数据套改工作中客观面对,勇于探索临床路径核算方法,加快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层次.
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占据了近50%的比重,如此巨大的规模必然要求管理层应对其加强管控,使其真实价值能够得到体现,资产能够高效运转,并直接关系到新形势下医院的发展能力.笔者将通过使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对固定资产清查进行运用分析,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效,实现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政府到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从投资、管理到报废中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的呈现出来.这些问题既不利于政府投资的目的性、科学性,也不利于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的效益.本文从固定资产从核算制度、计划到报废的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浅要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完善岗位责任,明确责任转移和交接。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鉴于目前医院无形资产管理在预算、取得、验收、使用、保全、处置、核算等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及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从明确医院无形资产管理的范围、出台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推进医院无形资产转化、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并提升医院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
绩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公立医院对医院领导班子以及各级医务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有效激励和约束,可促使医院坚持正确的办医方向,提高管理水平.实行集团化的公立医院集团,其绩效评价体系则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本文结合六年来集团化公立医院改革探索,提出建立公立医院领导班子绩效评价体系,集团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下属各个医院(分支机构)的发展制定了管理路径,在统一测量标准考核
预算绩效评价是新医改方案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公立医院提出的要求,是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公立医院财政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改革不仅需要增加投入,而且要完善预算补助政策,强化预算管理,形成只有提供合理的医疗服务才能获得政府财政补贴的理念。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实行社会需求调查、项目立项论证、执行过程监督、结果评估、跟踪问效等全过程、封闭式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
公立医院医院管理者亟需通过构建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规范医院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力,实现公立医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双因素理论运用于绩效考核当中,将绩效考核指标分为显性绩效和基础绩效,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指标权重,最终得到具有激励作用的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