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物理数控系统的功能安全评估建模与传感器网络协议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meo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信息物理数控系统功能安全评估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一种讲信息安全作为影响因素之一的故障树与攻击树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考虑到信息物理数控系统中传感器网络对功能安全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LEACH-EQ协议来,提高信息物理数控系统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为信息物理数控系统的功能安全提供更高的保障。
其他文献
在现今的建筑设计,特别是绿色建筑设计中,计算机模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部分模拟软件对绿化屋顶模型的描述不够全面、详尽.相较于其他大部分模拟软件,EnergyPlus对绿化屋顶模型的描述更为全面,包括植被层热工参数、基质层热工参数、降雨(或灌溉)对其热工性能的影响,等等.然而,EnergyPlus绿化屋顶模块在广州地区的适用性还没有得到确切的验证.本文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楼顶建立
引入“最热季”的概念说明该区与陆地夏热地区的差异,分析在建筑气候学范畴内将南海地区重新命名为极端热湿地区的必要性;根据该区域内各地的空气温湿度特征,并从最热季水平面日平均太阳辐射、最热季高温日数、最热季高湿日数、最热季平均风速等方面对典型的城市或岛礁进行对比,分析将极端热湿地区进行建筑气候分区的必要性.
我国西部高原地区气候严寒,太阳能资源丰富,被动太阳能利用技术因诸多优点被认为是高原建筑最有发展前景的太阳能利用方式.通过对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实际工程项目——暖巢一号测试,发现采用组合式被动太阳房阶跃控制策略的房间平均温度可以提高2.1℃,白天最高温度可以提高6.2℃,但夜间最低温度提升不明显.室外空气温度在-15.7℃——1℃的情况下,室内平均温度可以达到10.7℃,保温效果显著.测试期间,南外墙
浙南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要地形,因此浙南的建筑风环境较一般平原城市更为复杂.本文通过STAR-CCM+软件的数值模拟分析,以温州地区几个工程项目为例,研究浙南地区小尺度范围的地形变化对民用建筑风环境的影响,并在模拟再现域范围、盛行风向和局部风向、风速、风压等方面展开论述.结论如下:附近的山体、坡地、谷地等小尺度地形变化对场地风环境的影响超过地区盛行风;风环境模拟应再现可能影响目标区域的地形变化;浙
建筑外墙热工缺陷对建筑能耗存在较大影响,是建筑节能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中推荐的采用红外热像仪检测和评价方法存在工作量大、误差大及漏检率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算法,将外保温居住建筑墙体的红外图像中分割出的四种温度异常区域,包括保温层缺失开裂、热桥、窗、正常墙体作为训练集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直接输入温度异常区域红外图像
为了了解天津市既有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特征对其建筑能耗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天津市三处典型既有住宅为对象,对室内热环境所涉及的物理参数进行实测.根据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既有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的特征,为既有住宅的改造及降低建筑能耗提出方向与意见.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风起云涌,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迅猛地流行起来。就是在这个环境下,"微课"应运而生。微课带来了大范围的教学创新,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将微课资源运用到幼儿园中,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更从根本上提高了数学质量和效果。本文作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如何在幼儿园更好的运用微课,优化幼儿园教学活动,提升家园共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讨
在倡导绿色建筑与持续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追求健康、舒适与节能的协调统一.传统通风设计以换气次数(ACH)作为估算房间通风量依据的方法存在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量纲数(Ri/α,理查德数Ri,质量流量比α)的通风评价指标.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在不同风口尺寸(D/L,风口与墙体的长度之比)的通风系统中送风速率(ACH=4~28)对室内二氧化碳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量纲数Ri/α可反映室内
适应性热舒适研究是当前国际上建筑热舒适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探索人与气候、环境的作用规律,制定室内热环境标准和建筑节能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嘉峪关市为例,对严寒地区过渡季节室内人体热舒适开展较为系统地现场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研究严寒地区过渡季节室内外气候以及对当地居住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人体热舒适和热适应的影响规律.
本研究选取沈阳某高校5间宿舍作为研究对象,对宿舍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连续实测,并对其使用者进行热舒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测量时期近25%时间的学生宿舍温度不在热舒适区间18℃-24℃内;学生对其所处的宿舍热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位置、朝向的宿舍室内热环境差异较大.分析得出影响室内热环境及舒适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改善高校学生宿舍室内热环境,提高学生居住质量提出优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