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应激

来源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a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短时间内因心血管疾病而诱发的不可预料的死亡,大约45%~50%患者没有心脏病史,SCD为首发症状.据报道:中国SCD的年发病率大约是41.8万,与亚洲发病率相当,欧美发生率(30~40)万/年,全球SCD占心血管死亡的30%~40%.SCD分为心律失常型猝死和循环衰竭型猝死,大多数为心律失常型猝死,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或者室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是导致SCD的最常见原因.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是SCD的高危因素,大约5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于猝发的心律失常,80%的SCD罹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随着SCD在心脏疾病中的发生风险逐年上升,现有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SCD的发生没有很好的评估手段。因此,研究心律失常发生的上游机制将有助于预防及控制SCD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机体缺血缺氧时,ETC功能受损引起ATP合成减少,并伴有异常的NADPH水平,两者同时降低机体内ROS清除功能;ROS的蓄积激活CaMK II,c-Src,PKC等信号分子改变心肌细胞中多种离子流和缝隙连接,价R2通道失活,通过多种机制协同诱导心律失常和SCD的发生。因此,从线粒体氧化应激、致死性心律失常和SCD之间的关系作为突破点,曲突徙薪,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心电活动异常,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新兴的治疗靶点,有望成为预防心源性碎死的另一新方法。
其他文献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临床少见的遗传性心脏病,也称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rhythmogenic right ven
会议
由美国Physio Sign科学研究团队新研制的全信息精准心电图仪(PHS-A10型),采用无创方法首次在人类体表记录到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与束支的电位变化,故称为"全信息精准心电
会议
心律失常是导致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心律失常发生的三大机制是折返、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最近关于脂肪组织在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学中作用有了很大的进展.研究表明心外膜脂
右室流出道(RVOT)是室性心律失常常见的起源部位,其中包括常见的特发性流出道心律失常,也包括如Brugada综合征及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等少见疾病.近年来,尽管针对这些
会议
钠通道蛋白1.5亚型(Nav1.5)由SCN5A基因编码,是心脏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钠通道的α亚基,形成了钠离子流流动的主要孔道.Nav1.5并非单独存在,其与多种蛋白结合,参与组成"大分子复
会议
钾离子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与能量代谢中酶的活性密切相关,对维持细胞的膜电位、渗透压及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血钾正常值为3.5~5.5mmol/L.
会议
钙内流是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引起的细胞内钙异常和钙转运调节异常可引起多种心律失常,其中一些室性心律失常通常病情严重、危及患者生
水肿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o(l)δεω"(to swell),在医学意指软组织对任何细胞损伤的非特异、可逆、急性反应,它包含细胞源性和血管源性两种类型,表现为细胞肿胀和组织间隙液
会议
动态钳(dynamic clamp)是一种以膜片钳技术为基础,将计算机数字模拟系统、放大器、活细胞三者合而为一的电生理记录方法,目前主要用于记录可兴奋细胞的固有电活动以及注入外
会议
1978年Fontaine首先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疾病进行了描述,18年后才被认识到是一种特殊的心肌病.ARVC是一种遗传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