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3+对Lu1.97(MoO4)3∶0.03Eu3+红色荧光粉的影响

来源 :第五届全国掺杂纳米发光性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Lu/Gd 摩尔比的(Lu,Gd)1.97(MoO4)3∶0.03Eu3+红色荧光粉样品,其物相结构、发光性能以及衰减特性分别采用X 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荧光光谱仪进行了表征.XRD 结果显示,Eu3+的掺杂并没有引起导致材料的晶相结构发生改变,随着Lu/Gd 值的减小,样品由Lu2(MoO4)3 逐渐转变为正方晶系的Gd2(MoO4)3 结构.研究不同Lu/Gd 摩尔比的(Lu,Gd)1.97(MoO4)3∶0.03Eu3+的发光性能(见图(a))时发现,各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形态均保持一致,但是随着Lu/Gd 摩尔比的减小,样品的发射强度亦逐渐增强.在(Lu,Gd)1.97(MoO4)3∶0.03Eu3+样品中,Gd3+表现出敏化剂的特性,提高了能量传递的效率,进而改善了发光性能.粉体的衰减曲线符合双指数函数规律,可推断基质中Gd3+和激活剂离子Eu3+所占的晶体格位不同导致的推断出在(Lu,Gd)1.97(MoO4)3∶0.03Eu3+中敏化剂离子Gd3+和激活剂离子Eu3+所占的晶体格位可能不同,这种结构可能有利于Mo6+‐O2‐电荷迁移带Gd3+→Eu3+间的能量传递,从而使得能量传递效率得到提高引起材料的发光性能的改善.最后,根据对荧光光谱和衰减曲线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能量传递模型.
其他文献
会议
本文对D-InSAR技术的关键步骤和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算法研究和实例计算,提出了一个较完善的差分干涉测量数学模型,建立了差分干涉测量的数据处理平台,并针对不同的差
会议
会议
  Functionalized ceramic dental crown was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through selective slurry extrusion(SSE)based technique of 3D Printing(also known as rapid pr
会议
前言:CDC25磷酸酶是一种双重特异性蛋白磷酸酶,在裂殖酵母细胞中首次被发现,可以在G2/M期转变中直接激活CDC2激酶,并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启动有丝分裂,因此被认为是有丝分裂的启动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探讨:  1.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细胞、细菌和病毒核酸提取方法研究  核酸提取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和DNA传感器开发的关键步骤,核酸提取中残留的盐
  以ErCl3、YbCl3、GdCl3 及Na2WO4 为原料,采用共沉淀反应合成了Er3+/Yb3+共掺杂的Gd2(WO4)3 荧光粉,采用XRD 对产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稀土离子的掺杂未对产物的晶体
会议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thickness of ZnO nanorods stacking films to increase the photovolta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DSSCs.Efficient
会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图像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小型无人机具有时效性强、机动灵活等特点,所以无人机视频图像技术在军事侦查和民用监测中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