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水稻主农药减量控害的做法与成效

来源 :第25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243173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农作物病虫草发生危害规律的变化,尤其是针对水稻病虫草发生程度升级、危害日趋严重的新情况,以协调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统防统治和植保专业化防治为基础,以大面积推广农作物病虫草综合治理技术为关键,以调整农药品种结构作保障,取得了农药减量使用的阶段性成效,实现了预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
其他文献
三疣梭子蟹俗称梭子蟹、枪蟹、海螃蟹、海蟹、三点蟹、飞蟹等,分布于朝鲜半岛、日本函馆及中国近海,主要分布于中国渤海、黄海和东海的大型经济游泳蟹类,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是世界梭子蟹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盐度对三疵梭子蟹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三疵梭子蟹Ⅰ期和Ⅱ期幼蟹为实验材料,以27为基础盐度,设置盐度骤变和渐变两组试验,分析盐度变化对三疵梭子蟹幼蟹存活率
海藻场生态系统是典型近岸生态系统之一,大型海藻吸收、固定,并转移海水中的C,N和P等生源要素,减轻水域富营养化,同时形成多种海洋生物生长、栖息的局部稳定的小环境,达到增加生物多样性,修复渔业资源的目的。铜藻场建设,在我国是新生事物。为使该项目进展顺利,实施中应以科技为依托,借鉴国内外海藻场建设经验与教训,组织科技攻关,特设计如下课题:(1)南鹿列岛藻场生态系统的研究。(2)铜藻增养殖技术与生态安全
水母是幼鱼种群数量的主要调节者,因摄食鱼卵、幼鱼而破坏渔业资源。水母的暴发会导致鱼类资源密度的减少,尤其是与水母竞争食物的鱼类。浮游动物、水母、鱼类三者之间捕食和食物竞争关系,使得浮游动物数量消长,与水母暴发、渔业资源衰退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对黄海南部大型水母暴发区中小型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群落结构等的研究不仅可以掌握浮游动物的分布规律,有利于开展水母暴发成因分析与防治以及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等
我国有着丰富的盐碱荒滩地和盐碱地资源,但长期以来这些广袤的土地在传统农牧业中并没有发挥出应尽的作用。因此,这成为推动人们利用海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的最初动力力。通过对我国海水灌溉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滩涂资源开发多元化的举措。
皱纹盘鲍是我国养殖贝类的主要种类之一。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各种病害时有发生,给鲍鱼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筛选抗病相关基因、对于优良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表达序列标签,代表生物体某种组织、某一时期的表达基因,分析表达序列标签,是快速发现新基因的重要手段。NPY受体存在于所有动物中,是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它除了具有调节摄食、垂体激素释放、循环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功能外,与免疫也有密切
贝类养殖在中国整个水产养殖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贝类长期近亲繁育、累代养殖,导致了近交衰退,种质逐年下降,表现为生活力下降、个体变小和抗逆性差等症状,造成产量低,经济效益下降,严重困扰着贝类养殖业的发展。基于此,文章指出杂交技术是培育一种能够快速生长、经济性状较好、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成为实现贝类养殖业增产、增效的有效方法。
许氏平鲉,又名黑鲳,俗称黑头、黑寨。在分类地位上隶属于辐鳍鱼纲鲉形目、鲉科、平鲉属,为我国黄渤海和东海海域习见底层经济鱼类之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许氏平鲉已经成为我国北方鱼类增养殖的主要品种,并用于人工鱼礁的增值放流。国内对许氏平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消化生理以及对运动生理学和鱼礁生态集群的研究。关于其早期的生物形态学特征的描述却不够详尽。另因其为卵胎生鱼类,胚胎发育过程完全在母
曼氏无针乌贼,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二鳃亚纲、十腕目、乌贼科、无针乌贼属。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俄罗斯远东海、日本濑户内海和朝鲜西南沿海等海区。研究温度与胚胎发育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深人认识生物的繁殖、发育习性,而且可以为海洋软体动物的人工育苗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因此,研究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有助于了解其胚胎发育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提高卵的孵化
黄姑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体型类似黄花鱼,故有“假黄鱼”之称。为近海中下层经济鱼类,是太平洋西北部沿海的特有种,在我国的东海、黄海、渤海和日本的土佐湾及有明海都有其产卵场。黄姑鱼体色金黄、营养丰富,其鳔有健身壮体、滋补之功效,历来是传统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及其抗病力强,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优质经济鱼类。本研究通过对野生和人工养殖黄姑鱼肌肉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为
本文首先介绍了太湖流域化学农药的使用现状,针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提出了应对措施,着重分析了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化防治技术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