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状态与临证思维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体质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chP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证思维是指医生对疾病作客观、周密的考察与分析,达到准确辨证施治的一种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是建立在中医的理论基础上的.而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人的体质特征、调体方法,是指导中医临床诊疗思路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向.本文就多年临证所得,谈谈人的体质状态与临证思维的几个问题,以就正于同道.
其他文献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生性率真,豪爽豁达,善良宽容,机智正直,诙谐幽默,喜欢交友.而正是这种性格对于他一生的坎坷境遇和超乎人们想象的人缘都有着影响.记载:"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自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子由晦默,少许可,尝诫子瞻择交,子瞻曰:‘吾眼前天下无一个不好的人.’"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到许多他与当时医生交往的记录. 本文予以介绍.
中风作为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病之首,从先秦两汉到唐宋明清,历来都是医家研究的重点.而新安医学,即新安地区历代所出的医家医籍肇自东晋,成于北宋,下至清末,著作宏富,对国内外医家医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安医学十分重视对养生学的研究,尤其是对心脑疾病的研究,仅用于治疗和预防脑病的方剂就有400多张,如能充分挖掘利用,对于中风病的防治无疑是一项重大贡献.近日研读新安名医程钟龄所著,有所获
载有:"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五版教材)将"肺朝百脉"作为肺脏的重要功能之一列出,这对理论的继承、发扬及其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文理方面对"肺朝百脉"加以分析探究,以期深入挖掘理论背后的实践意义.
对中精、气的概念作了辨析,指出的精、气有不同层次的涵义:或指宇宙中的本原之精或气,或指自然界的大气,但多指人体内的精、气.人体内的精与气的概念,有着严格的区别,并与古代哲学范畴中的精、气概念不同.中有两种不同的生命本原说:一是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二是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两种生命本原说都对中医体质理论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但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是体质理论构建的基石.
中医体质学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的亮点中医学认为,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与转归、诊断、治疗及预防、康复养生中有着独特作用,"因人制宜"的思想体现了中医的重要特色.中医体质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指导疾病诊治,预防与养生.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的体质医学内容,并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从春秋战国到清末民初,出现了对体质的各种不同认识,但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就中医痰湿体质研究中的若干定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温邪固然是导致温病发生的关键,但不能忽视体质在温病发生、传变、治疗中的作用.体质与温病发生关系密切,体质强弱对温病发病的有重要影响.不同的体质类型易发生不同的温病.伏邪温病的发生与体质有密切关系,研究伏邪理论时不可忽视对体质因素的研究,无疑对疑难病证的预防治疗有重要意义.体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温病传变、预后、转归.一般体实之人,感邪后向实的方向转化,体虚之人向虚证
本文就体质与辨证论治的相关性,着从对体质与病邪易感、从化,及对病证演变、转归、预后,论治原则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病证随体质而转化,体质是产生病证异同的关键,论治原则必须从于体质.体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之一.
肥胖型不孕,属不孕症中的一个类型,发病率较高,居中医“痰湿型”不孕,中医有胖人多痰湿的说法,与肺、脾、肾三脏关系较为密切,本文采取祛痰通络汤对痰湿型肥胖不孕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体质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病上起着重要作用.中医临床将病理体质分为六种即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此六种体质同患脑卒中,因其体质不同,病理基础不同,因此脑卒中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亦不相同.此外,运用药物治疗脑卒中,既要考虑去除疾病的临床症状,又要考虑根据脑卒中发生的内在病理性体质选用改善体质的药物.从体质的角度阐明脑卒中的发病机理,将对临床合理地选方用药,进一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