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有效性理论的自主研究团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思考

来源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2008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以各所、中心为主体的研究团队模式,已经成为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和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但就现状而言,这种以部门标识为主导的研究团队独立工作管理模式是否能够适应未来教育研究的发展,是否能够充分整合我院优势资源,进而实现更好的组织绩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在借鉴组织有效性理论的基础上,以业务人员现状和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团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性地建构以组织目标为导向的自主研究团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而对解决研究部门人才紧缺,全院优势资源整合,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及提高组织有效性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对国际组织(以欧盟和经合组织为代表)近年来发布的系列专题报告和政策文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1)探讨了当前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理念: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剂"、缩小社会差距的"缓冲器",技能是21世纪经济的"全球货币";(2)剖析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在超国家层面的战略和政策重心:加强区域内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增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吸引力;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关注弱势群
教育规划监测对教育规划的顺利实施和科学调整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北京市教育规划监测的质量一直差强人意,监测质量亟待提高,从规划设计状况、规划监测信息供给状况、规划监测自身机制建设状况三个维度对北京市教育规划监测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从注重完善教育规划的项目理论、多途径缓解教育规划监测信息的供需矛盾、加强教育规划监测自身的机制建设三方面对于提高北京市教育规划监测工作的质量进行了若干思考
北京市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间开展合作共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2001年北京市在沙河、良乡两地建立大学高教园区,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入驻;1999年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成立,16所高校学生可以跨校选修公共课和专业辅修;北京地区建立了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精品课程体系,覆盖了所有学科大类;2007年"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成立,学生可以通过馆际互借共享图书资源.但当前也存在很
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既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也是民办高校转型的关键切入点.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运用文献、比较、实地考察、访谈和会议研讨等方法,对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在理论问题方面,探讨民办高校法人治理、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三个概念的内
授权评价来自于欧洲,近几年在北京职业院校发展评价中加以应用并收到良好效果.介绍了授权评价的内涵、特征和相关理论依据,谈到北京职业院校主要在质量发展、校企合作、专业创新团队、教师培训四个领域开展了授权评价。以质量发展评价为例,详细论述了授权评价运用过程的四阶段八环节,即确定评价主体,达成评价指标;两轮评分一次讨论,观点碰撞信息交流;直观结果图形输出,揭示隐含问题结论;终场交流感悟评价,总结反馈着眼改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长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就业问题解决好,对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达到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不仅"能就业"、更要"就好业"的目标,从就业数量、结构以及质量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社会、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学生家长和个人多方面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就业问题的归因所在,并从加强政府统筹、社会宣传、服务支撑
考察了北京市11600个学生家庭的教育满意度及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研究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技术,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与以往调查研究通过传统方法发现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教育满意度越低的结论不同,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教育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存在四种不同的潜在类别,在各类别内,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教育满意度呈现出不同的正向预测作用.在此
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五年来,北京市、区县、学校积极行动,投入了财力、人力和精力,学校评价与数据库建设项目也伴随工程五年,不仅在工程启动之初为学校做了现状诊断,同时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校的发展进行跟踪,帮助学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工程结束之际,需要通过对五年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展现学校的发展变化,对工程的成效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对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北京市、区县在小学规范化建
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新突破在于:可持续发展教育拓展了课程建设的社会学与人类学视野,构建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素质框架,使其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标尺,同时可持续发展教育"塑造未来"思想成为校长课程价值领导力的核心,推动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文化建设,并且促使课程开发走向"课程理解",促使课程实施实现"学生本位"基础上的"课程融合","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优质教育之道"成为课程传播的主旋律。
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对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教学中它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教师普遍感觉实施难度较大.新课标为此对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一些合理调整,给出了很多针对性较强的实施建议。本文结合对新课标的解读,提供了一些突破科学探究瓶颈的思路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