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地震带北段及其周缘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研究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ylovez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2013-2015在南北地震带北段及其周缘架设的673个台站所记录到的远震波形所提取到的接收函数并应用H-k扫描方法获取了南北地震带北段及其周缘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厚度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小,从~65km减薄至~40km,不同块体之间地壳厚度存在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相比于传统的地震采集技术,混合震源采集有利于增加中深部地质构造的成像质量,同时也提高了采集效率.但是混合震源采集中引入了混合噪声大大影响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1998年,K
重磁方法是资源勘查、区域地质构造研究的重要方法,长期以来在中国基础地质研究、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演与反演是重磁资料处理解释的重要途径,其中正演是反
会议
在地震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多种噪声,这对地震信号会产生严重的干扰,甚至导致信号畸变,因此去噪环节是进行地震数据处理的基础.Elad等人通过构建具有自适应学习
会议
全波形反演是一种利用叠前地震记录的全波场信息来重建地下介质的物性参数的高精度建模方法.该方法对低频信息和模型的精确度的依赖性很强,其反演效果经常受到"跳周"现象的影
会议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测定,2016年1月21日01时13分在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北纬37.68°,东经101.62°)发生MS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2016年1月26日12时00分共记录到余震
南北地震带北段在印度板块的北向推挤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过程中,受其北部稳定而古老的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的限制和阻挡作用,使该地区表现为强烈的地壳的缩短增厚、强烈的
会议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了Ms6.6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南北地震带北段的甘肃东南部地区,区内存在多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频繁,是中国主
会议
龙门山断裂带先后孕育了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地震.而这两大地震及余震序列之间的长达60多公里的未破裂段的断层活动性一直是一个争论激烈的科学问
会议
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之间的地震空区长约60公里,理论上该空区的一次性完全破裂可产生一个大致Mw6.8的地震.Pei et al.2014和Wang et al.2015分别通过层析成像技术研究了该空区
鄂西地区接近南北地震带的中部区域,处于中国大陆东西方向地貌剧烈变化的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条带.该地区同时也位于中国扬子和华北两大地台的结合带上,勉略和商丹两条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