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医学

来源 :中国残疾人健康协会2005年国际康复论坛暨第六次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ybj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复医学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测评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症功能障碍程度。康复医学是社区服务内容之一,只有以新医学模式为指导,加强一级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残疾的出现,才能实现康复医学的目的,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本文介绍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及残疾发生率的未来趋势,并就疾病预防措施进行论述。
其他文献
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使很多患者长期卧床或依靠轮椅来维持生活,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许多不便。随着生物力学,康复工程的发展,使很多截瘫患者可以借助截瘫步行器恢复一定的步行功能。本研究为12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安装了截瘫步行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探讨了自体软骨移植,合并膝关节被动活动仪,在修复羊膝关节负重区软骨损伤的可行性。得出以下结论:羊的膝关节负重区软骨修复良好,组织学证实为透明软骨,因此膝关节被动活动仪利于膝关节负重区软骨的修复。膝关节被动活动仪在羊膝关节负重区自体软骨移植的修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入式骨整合假肢最大的优点在于省去了传统假肢所必须的接受腔,从而避免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代表着下肢假肢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瑞典和英国的临床试验表明,植入式骨整合假肢具有传统接受腔假肢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也暴露了其在使用中所受地面冲击载荷较大,易导致植入体弯曲和断裂的缺陷。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没有接受腔,就缺少了一个缓冲外界冲击载荷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所使用的假肢膝关节在后退时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技术的日趋成熟,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组织生产的传统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足底矫形器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是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用于足底矫形器的制作。本文介绍的足底矫形器CAD/CAM系统共分为足底信息输入模块、足底矫形器CAD模块、足底矫形器CAM系统和足底矫形器数控中心四个模块。从对足部特性的采集、分析,建立足底矫形器的数学描述到利用CAD进行设计,最后利用CAM进行加
本文就L型可调试人工椎体的二十年改进临床应用进行探讨,该研制适用于椎体不同部位,一个或多个椎体切除人工椎体置换用假体及安装器械,要求达到假体符合人体解剖及生物力学性能要求,生物相容性好,利骨生长,融合坚固,器械配套规格齐全等。
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的调节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后人工膝关节寿命长短以及病人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生活质量的好坏,因此临床医生一直关注着软组织平衡测量问题,并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有效、便捷的测量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力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和精密机械结构设计用于测量软组织平衡测量的方法,并研制了一套用于软组织平衡测量的系统。该系统在压力传感器和计算机图形学等
临床证明伤肢关节活动与全身功能锻炼对治疗损伤有推动气血流通和加速祛瘀生新的作用,可改善血液与淋巴液循环,促进血肿、水肿的吸收和消散,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有利于功能恢复,目前练功疗法已在骨科广泛应用,列为骨折、颈、肩、腰、腿等部分伤筋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本研究将“双杠摆动牵引”等治疗腰痛病的住院被动训练法修改为不住院“双杠打浪”主动牵引强化康复加运动健身综合治腰痛的大众普及法。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病患逐渐增多,髋部损伤(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的骨科疾病。对老年髋部损伤已不再是单纯的骨折治疗,而是挽救生命的治疗。对手术风险的预测是冶疗的关键。为此,本研究对某院自1992年-1999年治疗的172例老年髋部损伤的患者进行了统计,探讨其围手术期的风险。
近些年来,随着肌电信号处理方法的日益成熟,肌电信号已经成为了辅助生物力学来分析人体运动及平衡机理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相关研究表明了肌电信号的哪些参数能够简洁充分地反应滑倒过程中的肌电信号特征。本文选取大腿截肢患者在滑倒过程中的下肢多块肌肉的肌电信号进行研究,对肌电信号在时域和频域内的多个参数进行了因子分析。
在行走过程中,大腿假肢的受力非常复杂,其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对于假肢设计、假肢性能的评估以及膝关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植入式骨整合假肢由于没有接受腔,也就缺少了一个缓冲外界冲击载荷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而导致在临床试验中产生植入体弯曲和断裂的现象。因此,测试大腿截肢患者假肢膝关节与残肢之间的受力情况(六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薄壁圆筒形六维腕力传感器,其主要由连接体和弹性体组成。连接体将与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