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对营养的影响与高危因素

来源 :2005年新生儿营养支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统计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分析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危险因素,评价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对营养的影响。 方法:对2003年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381例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按黄瑛诊断标准分为喂养不耐受组和非喂养不耐受组。比较喂养不耐受组与非喂养不耐受组的喂养效果,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危险因素,计算喂养小耐受的发生率。 结果:足月儿、出生体重>2500g早产儿、2001-2500g早产儿、≤2000 g早产儿等四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9.7%、25%、50%、73.7%,有明显差别(x2=92.205,p<0.01)。足月儿及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组热卡达80Kcal/kg.d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明显晚于非喂养不耐受组。低体重(p<0.01)、宫内窘迫(p<0.05)、消化道出血(p<0.01)是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危险凶素。喂养不耐受患儿有消化道出血组达全肠道喂养的日龄比无消化道出血组明显延长(17.63±7,97与12.29±5.34天,t=-2.121,p<0.05)。 结论:足月儿、出生体重>2500g早产儿、2001-2500g早产儿、(2000 g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组的发生率分别为9.7%、25%、50%、73.7%。用热卡值达80Kcal/kg.d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来评价喂养不耐受的营养指标有临床意义。低体重、胎儿宫内窘迫、消化道出血是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危险因素。消化道出血组达全肠道喂养的日龄比无消化道出血组明显延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期积极规范的肠内外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的益处及安伞性。 方法:研究组为2004年1月~2005年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1例早产儿,按照尽量早开奶、微量喂养、母乳
索尼(中国)最新的家庭影音系统DAV-FZ900KW,在确保了用户在家享受影音环绕的需求的同时,采用的无线传输技术增强了家居时尚的简约性。作为新一代DAV家庭影院系统系列中的主力
我国盐业呈现为典型的过度竞争型的市场结构。产业集中度低影响盐业结构优化,制约技术进步,导致恶性价格战,并且无法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鉴于我国盐业发展现状,为提高产业集中度
会议
目的:分析危重新生儿长期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探讨其预后情况。 方法:2002.1~2004.9期间在本NICU接受静脉营养治疗时间超过2周的婴儿,分为
[目的]探讨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 gene,RSK4)基因对乳腺癌细胞Ki-67、cyclin D1、CXCR4、HIF-1α、E-cadherin基因转录影响。[方法]分别构建RSK4
目的:临床研究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与早产儿的营养以及生长调控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1例早产适于胎龄儿出生后第8、15天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
目的:计算非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正常胃残留量,分析胃残留物的性状对喂养量的影响,评价胃残留量作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指数。 方法:对2003年1月-2
本文介绍了急诊科的医院感染管理的几点方法,即1、领导重视,改善环境;2、加强培训,树立防护意识;3、建立部门规章制度和保洁措施,控制感染;4、加强无菌物品的管理;5、加强抢救室管理;6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疾病已不再是简单的单因单果,而是涉及社会、心理、生物因素的多因多果。引导人们及早建立“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通过健康教育知识传播,可
农药或药物中毒患者病情凶险,入院时或在洗胃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呼吸心跳停止,此类患者通常施行气管插管后心肺复苏的同时需紧急插管洗胃,以达到尽快排除毒物的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