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自噬在ISKNV和SCRV复制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c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自噬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kidney and spleen necrosis virus,ISKNV)和鳜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rhabdovirus,SCRV)是对鳜养殖业危害极大的两种病毒。本实验以ISKNV和SCRV高度敏感的鳜鱼脑细胞系(CPB)为模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自噬相关结构,免疫印迹检测鳜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的转换,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聚点等方法证实了两种病毒感染均诱导CPB细胞发生自噬。从mRNA表达、蛋白合成、以及粒子释放3个水平上对调控自噬后病毒的增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抑制自噬能够促进SCRV增殖;而自噬对ISKNV的影响相对复杂,雷帕霉素诱导自噬后,ISKNV基因复制和蛋白合成得到促进,病毒粒子的释放却受到抑制;氯喹处理后,粒子的释放得到促进。该项研究揭示了自噬在ISKNV和SCRV感染中的作用,为病毒致病机理以及抗病毒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生物分解玉米秸秆,研究猪的采食量及对育肥性能和屠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生长发育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杜×大×长三元杂交去势瘦肉型商品猪40头,平均体重60.23 kg±0.26 kg,随机分成4组,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Ⅰ、Ⅱ、Ⅲ),每组10头,进行为期60 d的饲喂试验.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分别添加0、20%、25%、30%的生物秸秆分解剂发酵的玉米秸秆饲料代替日粮中
提高哺乳仔猪壮仔率和成活率是自繁自养猪场养殖创收的基础保障措施之一,饲养管理不善和药物防治不当严重影响哺乳仔猪的综合生产性能。近年,生猪规模化养殖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哺乳仔猪营养与用药均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比如农村农民普遍形成了哺乳仔猪期至育成期大量使用市购颗粒饲料、浓缩精料及饲料添加物的习惯,认为只要在屠宰前有一段停用期,就不影响猪肉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这样不但严重伤害仔猪免疫脏器,影响猪肉品
国外发达国家的养猪生产水平一直激励着国内养猪人士,也一直想学到真正的成功经验;本文介绍的却是国内一个猪场事情,可以说生产成绩在国内达到顶级;但他们所做到的也并不是非常得杂,而只是把猪需要的条件满足了。好的生产成绩需要优良的品种、全价的营养、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适宜的环境、周到的管理,他们做到了;有条件时抓全面,条件不具备时抓重点,把钢用在刀刃上,仍然可以达到一流的生产成绩。希望为生产成绩找借口的同
会议
会议
选择三种不同的蓝耳病疫苗(高致病性两种、经典一种)及一种猪瘟疫苗,通过不同时间的免疫组合,采用IDEXX猪瘟及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对猪瘟抗体及其蓝耳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YB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产生蓝耳病抗体最高,变异系数最小,BL经典蓝耳病疫苗对猪瘟抗体干扰作用最小;蓝耳病疫苗在猪瘟疫苗之后免疫,三种蓝耳病疫苗的抗体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在猪瘟免疫之前,对猪瘟抗体、
传染性胰腺坏死(IPN)是给虹鳟养殖带来直接经济损失的一种高致死性疾病.课题组于2013年在中国云南省某鲑鳟鱼养殖场疑似感染IPN的濒死虹鳟仔鱼体内分离获得一株传染性胰腺坏死毒,命名为ChRtm213.本研究获得了IPNV-ChRtm213完整基因组序列,并与世界范围内其他IPNV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 表明,ChRtm213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包含一个A片段(3099 bp)编码多聚蛋白VP2-VP4
自2009年以来,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其发病快,死亡率高,流行面广,给对虾养殖业造成极大的损失.本文从疑似患AHPND的中国明对虾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细菌,经细菌的16S rDNA基因序列及生理生化分析,鉴定该株细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PCR检测该菌株具有pirA和pirB基因.使用该菌对中国明对虾进行了急性浸泡感染实验,感染后6h
TRIM(tripartite-motif protein)家族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的重要成员,参与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肿瘤抑制、抗病毒等过程。本实验利用PCR方法克隆了草鱼TRIM32基因的编码区全长,共1980bp,编码660个氨基酸。草鱼TRIM32具有TRIM家族典型的3个结构域,与斑马鱼TRIM3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遗传进化分析也聚为一支。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ti
从辽宁盘锦盐碱地区的水域中分离筛选到了46株产酸细菌,并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分析了其产酸能力,初步摸清了该地区产酸细菌的主要组成类别,评估了上述菌株对盐碱地水质pH的调控作用.结果 表明,在46株产酸细菌中,乳酸菌有19株,占绝对优势,其它为葡萄球菌属14株,弧菌8株,芽孢杆菌属3株,嗜冷菌属1株,微小杆菌属1株.菌株发酵结果表明,上述菌株中有9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