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大学生线下交往的可穿戴设备创新设计

来源 :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设计基础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部分大学生遇见心仪异性,因不明确对方心里所想而错失进一步交往的机会.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以可穿戴设备为载体的辅助交友服务系统设计,帮助大学生快速判断对方的心理取向. 方法:先描述大学生群体活动环境、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归纳大学生线下交友沟通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目标用户生理现象中心率变化,提取可用信息作为设计依据,设想能捕捉目标用户的心率变化的硬件功能与构成;根据使用定位和人机工程学要求,确定了与交友服务系统设计APP相关联的、贴肤的可穿戴设备,并提出具体的交互系统设计方案. 结论:通过研究目标用户生理与心理综合反应引起的心率变化信息,设计了能捕捉心率变化信息的可穿戴设备作为连接手机与相应的APP服务系统的介质,共同为大学生线下交友提供准确的服务,丰富了交友类APP服务系统设计的多样性.
其他文献
根据设计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探索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授课主题引入企业命题.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设计学中的协同设计方法,由企业专家、高校教师组成辅导团队,学生小组模式共同参与合作的协同设计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设计过程中的主动性,培养更适合企业的优秀人才.
造型设计基础训练是工业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此从观念、知识、方法、技能与经验几个要素出发,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自己对造型设计基础教学的一些思考.认为在有限的课时里,保证基础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训练课题的设置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课题的训练目标不能过于复杂,要非常清晰,使教师与学生都容易理解;但也要适当开放,允许部分尖子同学超越课题要求,发挥潜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有趣,能激发学生的
"产品综合造型设计"课程是由基础课程能否顺利地向专业设计课程过渡的一门关键课程.而仿生学是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创意训练方法,仿生学可以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色彩、肌理、质感、结构、材料、工艺等元素的综合应用.
通过造型来传达某种感觉是设计师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靠学生自己体会的过程,同时也是有一套流程方法可供学生掌握的.“造型与感觉”是一门不容易教授的课程,因为“感觉”始终让人觉得看不到摸不着,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整个课程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使他们对任何设计都能够具有深入刻画的能力和态度。
本文主要讲解《产品造型与材料》课程如何运用实践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收集与发现、实验与探索、设计与制作三个教学环节,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研究材料的特性,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材料的属性,并理解和掌握材料特性与造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产品造型创新设计能力.最终通过一系列的课题练习,启发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会观察和发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系统的设
本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设计类学生对物体外在造型往往比较关注,而在学习偏工科的机构知识方面存在困难,针对这个问题作者对教学内容、课题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式教学,打破学生对机构学习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设计观念史就是对设计价值和设计思想的追问和反思.本文从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的研究价值出发,探究其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视域,通过整合梳理国外优秀设计史学家的设计史研究成果,从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性质角度,探讨其研究方法和内容脉络.通过探讨观念史在中国设计史研究中的重要进路作用,思考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研究在基础教育中的环节和意义.
设计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确立原创的意识,通过观察、分析、思考、积累,重点在于:善于观察—重在分析—精于归纳—勤于联想—落在创造—不断评价。至此,思路已经完全打开,“造型”在这里已经不成为问题。抽象的思维之后是具象的设计。需要后续的完善才能成为产品,需要相应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
设计基础形态的塑造有一系列方法,根据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产品模型塑造课程,有次序、有步骤地讲解模型制作的程序方法和注意问题;进而进入模型形态创新环节,从初步形态灵感来源、形态大体轮廓比例、模型形态变化动势、形态细节推敲四个方面探索三维形态创新设计的方法和规律.结果表明鲁美工业设计学院产品模型塑造课程将创新型研究方法结合到实际教学之中,通过优秀学生作品,得到了模型塑造与创新有机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方
惊奇和易记忆性是商品畅销的两个重要的视觉基本属性.每一个商品的生产者在创造以满足消费者的产品功能同时,也希望此产品具有符合人机关系的美好外观形态,而在"无物不电商"的今天,畅销的产品离不开令人惊奇和易于记忆这两个商品的视觉属性.基于此从形态基础研究出发,研究创造立体形态惊奇和易记忆性的方法和规律,并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产品应用的可能性.把惊奇立方体转化和音响的形态创新设计是一个教学方法层面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