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江干流上中下游径流演变规律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东北地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2540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图们江干流南坪、开山屯、河东及圈河四个水文站1959-2011年径流量资料,采用差积曲线、变异系数法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站点径流量的时序变化及周期。结果表明:图们江干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大,上、中游波动剧烈,径流呈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阶段性;根据流域特征,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则径流年内分配离散,出现两极分化,易发生旱涝灾害。下游河东与圈河两站1961、1965、1979、1995年的变异系数较大,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水利志记载同期历史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发生,因此变异系数可以作为衡量径流时间分配的一个指标。图们江干流流域径流主要存在32a显著变化周期,上游和下游还存在短周期,中游存在64年长变化周期。
其他文献
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文章首先对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进行了剖析。进而从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实质上互为一体、互相依托的两个过程,二者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一体发展。最后,以长吉地区为例,分析了长吉地区产业集聚和区域一体化的现状及趋势,指出二者存在的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内在逻辑关系。
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朝鲜族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引发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布局的重新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进行研究,对优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布局是非常必要。农村区域学校布局调整原因极其复杂,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由于学科基础薄弱且起步较晚,目前对民族人口迁移及其对民族区域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教育影响的研究存在系统性、深入性不强的现象。其一为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提高地理课堂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听、做、看、说、想等综合素质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各种教学资源,体现处处是讲台,无处不教室的特点,同时加强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一些学习形式加以利用。促进老师的综合驾驭课堂能力的提高,达到促进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老年人口的研究内容,已从人口学的单一视角向着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建筑学、地理学等多角度和多维度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研究和老年入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是未来人口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可见,党中央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的重视。研究老年人口的分布特
人口迁移又称移民,是人的居住位置在空间的移动,即是区域差别的结果,也是产生人口数量不同的区域差别的外部原因。人口迁移这一现象,事实上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历程,它记录着人类文明的漫长演进轨迹,它伴随着希望与苦难,折射着文明与进步。农业移民指从农村到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移民。这种移民只改变人口的地域构成,不改变人口的整体质量构成。农业移民曾是我国人口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长期处
基于辽宁省6个沿海城市2002-2011年人口与经济的面板数据,利用Arcgis多环缓冲功能切割10个半径为5公里的圈层,添加Area字段,统计出各圈层的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数据,再运用构建的水效益影响力模型计算出了"湖泊效应"的绝对辐射范围和边缘辐射范围,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分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湖泊效应"的绝对辐射范围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②区域经济越发达,"湖泊效应"辐射能力就越强;③绝对辐射
改革开放30多年至今,"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生产的后向产业,连接着最终消费,打破了传统的以生产原料为主的小农经济,提高农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延边地区是我国朝鲜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经济建设对于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更好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延边地区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借鉴延边农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延吉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是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经过严谨的统计分析后表明延吉市同全国各大城市一样,进入21世纪后呈现出人口老龄化的态势,老龄化问题成为延吉市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人口地理学角度对延吉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形成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指出延吉市人口老龄化在延吉市整体发展过程中带来问题,并提
改革开放以来,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生态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这将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危及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强化生态安全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铸和谐社会,共建美丽中国。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实施生态安
本文以大连的港口-产业-城市-环境(PICE)复合系统发展为例,利用协调度模型,对这四者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揭示PICE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机理,为大连的港城建设、产业调整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构建港口-产业-城市-环境(PICE)的综合评价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综合测评大连市从1998-2011年四者协调发展水平,结合协调度、静态和动态协调发展度对其港口、产业、城市和环境的协调关系进行测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