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关系--以长吉地区为例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东北地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n_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文章首先对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进行了剖析。进而从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实质上互为一体、互相依托的两个过程,二者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一体发展。最后,以长吉地区为例,分析了长吉地区产业集聚和区域一体化的现状及趋势,指出二者存在的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内在逻辑关系。
其他文献
文章以鄂豫皖赣省际边缘区为研究区域,以县(市)、市辖区为研究单元,选取2000、2005、2010年三个时间断面,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AHP-熵值组合赋权组合赋权法、模糊聚类分析法、ESDA方法以及GIS可视化手段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鄂豫皖赣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呈现出塔顶较尖,塔基较大的"金字塔"型等级特征,随着时间的发展
本文采用E-G指数和市场集中度CR5系数对中国石化产业集中度进行研究。首先分析2005-2011年间十八个重工业产业的集中度水平,然后对石化产业上中下游的四个样本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至2011年底,多数重工业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石化产业较为突出;石化产业上游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处于高集聚高寡占,中游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处于中度集聚和中度寡占,下游化学纤维制造业处于极高集聚极高寡占,化学原料及化学
"产业联动"与"区域联动"是地理空间中两个重要的经济现象,二者存在严密的逻辑演绎关系。"产业联动"作为物质性联动载体,是"区域联动"形成的重要逻辑基础;"区域联动"作为经济现象的空间运行模式,是"产业联动"时空演绎的重要结果。论文以沈阳经济区为例证,采用由理论到实证的演绎分析方法,探讨了"产业联动"到"区域联动"的演绎规律及沈阳经济区的演化历程。结论认为"产业联动"到"区域联动"的演绎规律是支配沈
以中原经济区的30个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用2000-2010年人均CDP为基础,结合传统区域的差异统计方法与ESDA空间分析技术,对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原经济区整体经济趋同趋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突出、空间惯性很强,形成了以郑州、洛阳等城市为核心的发达地区和京广线以东尤其是豫皖交界区等广大落后地区,核心区的经济极化作用仍占主要,扩散作用弱。据此提出了缩小地区
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长吉一体化区域重点行业产业融合与关联现状,在探讨产业融合与产业集群关系基础上,分析区域产业集聚动力,并提出长吉区域产业集群培育策略,即在强化现有汽车和石化产业集群的同时,谋求汽车和石化产业的集群融合。基此,文章尝试构建了针对长吉地区重点行业集群培育的产业融合模式。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颇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服务部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其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的重要标准。物流业对于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物流业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关系对于苏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AHP-EVM组合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苏州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建立苏州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及其迅速,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样迅速,那么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沿海社会变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本文通过对海洋经济与不同社会变迁因素的复杂关联和互动机制的研究,科学的选定相关指标,并运用数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和分析了辽宁省2000年至2010年11年间的海洋经济与社会变迁情况,并对两者的关联度大小进行了科学度量。通过对辽宁省海洋经济与社会变迁因素的
利用1979~2010年中国东部295个气象站点近30年逐年各月月平均气温数据,分析了气象站站点周围3公里土地覆被变化和相应气温变化,对中国东部地表土地覆被变化对站点气温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研究区域内草地锐减、城市剧烈扩张、林地显著增加;站点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介于-0.2—0.9℃/10a,区域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38℃/10a;不同土地覆被上的气象站点气温倾向率明显不同,从城
本文收集吉林地区不同历史遗址空间位置信息的基础上,利用ArcGis作为工具用各种分析方法系统的进行了各时期遗址空间分布的比较,其结果如下:渤海时期与其他历史时期比较:通过叠置分析和遗址空间密度分析发现,各时期遗址具有地域性和集聚性,青铜器时期遗址分布范围比较广,其中辽源、通化、长春、吉林地区比较集中;北沃沮时期的遗址多分布于长春、吉林和延边地区;高句丽时期遗址则多分布于通化地区;渤海时期遗址更为明
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区位对区域均衡发展产生的影响角度,在构建城市区位测度指标及区域均衡性测度指标基础上,对10年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县级城市区位与县域间发展的均衡状况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尝试探讨二者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区域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均逐渐向长春靠近;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区位偏离度总体变小,城市区位趋优.②城市群发展尚处于单中心极化阶段,区域经济要素集聚现象明显;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