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道德哲學的核心-以「聖」取代「善」

来源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14409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性恶篇》谓「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造句话的表述清晰明确,所以在诠释「正理平治」、乃至诠释于整个《荀子》思想的时候常将「正理平治」视为「善」的定义,并据此将「正理平治」意义下的「善」作为《苟子》道德哲学的核心。如此的诠释诚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然而以「正理平治」意义下的「善」作为《荀子》道德思想的核心,於典籍证据和理论上均有可加强之处。《荀子》里尚有些「善」的意义似可等同於「圣」,而且并非「正理平治」所能涵盖,因此礼义教化的意义也可能不仅止于以社会规范确保艮速欲求之满足。所以,本文将尝试建议如果以「圣」作为《荀子》道德价值的核心,或许能将这套哲学诠释得更深、更广。
其他文献
轮机英语是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必不可少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生考试的通过率有着密切联系。合作教学法应用在轮机英语口语听说教学中,高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
  本文从郭店楚墓竹简《穷达以时》“有天有人,天人有分”之说入手,讨论了郭店楚简“天人有分”与荀子“天人之分”说的区别,认为荀子的“天人之分”的思想是其在《非十二子》
近些年来,在新课改背景下,各个学科都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初中英语改革也不断深入,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摒弃,而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方法开始在英语课堂当中得到应用并取得
小学课程是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能否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刻.作为一名低年级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发展,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这一门学科,是对于生活而言
  本文通过对《荀子·大略》的文献分析,发现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条目重出於先秦同期文献与《荀子》他篇,作者据此认为《大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荀子作品,而是其读书笔记,其中有
会议
  本文针对荀子的天君之「心」作了较全面而细致的探索。远古的信仰在晚周思想中残留。荀子曾经思考如何在自然界、心灵界走出一条理性的路。「天论」指出健康、经济、政治
英语学习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当下我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提升背景下,学好英语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每一个学段的英语学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完成好
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不难发现湖北地区的学生有着不同程度上的语音通病,在关键的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的学习中,方言的语言习惯使得在学习英语口语的发音上出现发音不准确和发音
  至今为止,《荀子·正名》篇研究中充斥着太多西方学术概念,牵强的解释太多,削足适履的色彩太浓,依据正名篇自身及《荀子》一书思想脉落展开的研究太少。荀子的名思想的根本精
会议
  在早期儒家关于人性的讨论中,“性”有“生之谓性”与“人之所以为人者”之新旧二义。荀子取其“生之谓性”义而言“性恶”,但在其德行论内部,作为“人之所以为人者”的人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