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产业为何“叫好不叫座”?--对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来源 :中国老年学学会,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般会带来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老龄产业也受到学界的重视,但是却出现了老龄产业发展缓慢的“叫好不叫座”现象。把老年产业分为具有私有产品特征的老龄产品和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的老龄服务两大类。从当前老龄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老龄服务的公益性特征、及国家发展阶段等不同的视角,分析认为当前这批老人对老龄产品的整体有效需求不足,老龄服务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导致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我国相对较低的发展阶段导致政府对老龄服务的供给不足等是老龄产业“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老龄产业将在2020年左右得到较大的发展。
其他文献
文章认为,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和服务势在必行。老年文化建设的重点是阵地建设。老年文化阵地的建设,一要进行长远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二要办好老年教育,不断提高老年群体的文化素质;三要加强老年文化阵地的资源整合,积极开展积极向上的老年文化活动。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老年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一个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69亿人的老年人口大国,加强老年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首先对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老年文化进行了界定,提出老年文化是社会为满足现有老年群体生存与发展的
老年文化是老年人精神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反映。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它泛指老年群体在社会发展中为满足晚年生活的需要,适应人文生态环境,以愉悦身心为选择,求得生存与发展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老年文化建设,优化老年人生活的软环境和硬环境,能使老年人在所养、所医、所学、所教、所乐、所为等方面直接受益,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沈阳军区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注重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为老同志提供充实的文化享受和精神慰藉。  书画会成立之初就明确,它是在军区党委和军区政治部领导下,开展离退休干部书画活动的群众组织,为书画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组织保证。  沈阳军区注重把开展书画活动与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积极培育官兵军人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军区经常组织书画会创作骨干队伍发挥老同
对湖北省武汉市老年文化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集团)公司2008年开展离退居休人员文化活动情况作了初步调查。力图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基本做法、基本经验,认为武钢老年文化之所以开展得比较好,富有成效,主要集中体现在这样五个方面:一是关注大事、服务大局;二是围绕中心、注重安全;三是点多面广、丰富多彩;四是加强培训、骨干辈出;五是领导重视、宣传得力。特别是武钢领导和离退居休具体
如果孝道文化是老年问题的“他向”文化,老年人要有“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的境界,则是老年问题的“自向”文化。“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是一种境界,是人生追求的满足。这种满足,可以换算为老年人群幸福指数的提升。“三到境界”是涉及绝大多数的社会各阶层老人都可以接受的传统。所以,“三到境界”以它的积极倾向和科学意识,应当成为中国特色老年学的构成部分。
老年人的文化,最基本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观念上跟上社会发展潮流;再者,就是强化法治观念,树立依法办事;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保持对社会的责任感;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参加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等。从价值观、社会环境、老年群体特征以及老年文化活动等方面加以概述。
针对目前我国老年文化发展中的总体状况和问题分析,总结了制约我国老年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为实现我国老年文化的科学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开创健康、体现生命最高价值并有尊严的养老模式,是世界性趋势。智力养老模式的兴建,可以充分发掘老年智力资源,珍惜社会宝贵人才、弥补养老产业缺钱的不足。以“自食其力”为社会再创财富的特点,带动城市养老行业走出窘境。通过兴建智力养老模式,不仅可以解决老年人的物质供养问题,而且能够破解“精神赡养”的难题,实现多赢。以青岛市为例,在阐述兴建智力养老模式,必要性的同时,探讨了智力养老模式的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笔者提出:首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其次要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提离人口素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再次延长人口预期健康寿命,提高劳动年龄上限,延长“人口红利期”;然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最后鼓励老年人参与发展,变老龄化的压力为动力等方面的措施,实现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