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环球扩张带”与不同半球海陆构造新格局和地震火山成生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497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新世以来,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改造演变成现今地球圈层结构构造耦合共轭各向动力活动机制和核能转变与地球物质演化生成“两个环球扩张带”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不同体态海陆网络构造变形体制新格局.本文研究了“两个环球扩张带”与不同半球海陆构造新格局和地震火山成生机理,总体概括为几大亮点: 第一,触发地球构造运动动力,来自星体间纵向引力、重力与横向近EW方向近SN方向扩张动力;第二,在纵横各向惯性动力与核能转变的热化学动力作用下,形成现今地球核慢壳固体圈层与大气圈层的高低速与密疏相间的结构构造祸合共轭各向动力活动机制;第三,地球海陆-核-慢-壳圈层结构构造,具有不同物质结构性质和主动与被动扩张动力活动机制特征;第四,成生“两个环球扩张带”及其划分的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不同体态海陆网络构造变形体制新格局;第五,太平洋中央“S"型海岭扩张带与南北太平洋之间盆弧-沟弧-盆岭型相对扩张带,相互截割形成太平洋四象限岭盆扩张构造域系,呈现向四周辐射式扩张动力活动方式。第六,南半球印度洋中央“λ”型海岭扩张带,以南部准纬向岭盆与北部准经向复式“川”形的盘莲状扩张构造机制等。
其他文献
华夏地块内的华南加里东期造山带的性质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基础地质问题.不同造山类型不仅在构造变形、岩浆活动以及盆地的类型上存在差异,而且它们的变质作用也明显不同.
会议
华北岩石圈减薄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华北岩石圈减薄是由于在山东蒙阴和辽宁复县发现了早古生代(约460 Ma)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提出来的.蒙阴和复县的资料指示金伯利岩形成的
会议
根据6月30日,由日本土地部、基础部、运输部、旅游部发布的报道表明,5月份日本的住宅开工率连续第11个月出现下降,达到90 804套(比去年下降6.5%)。占地面积是762.4万m~2(比去
中国东部中生代是否存在过一个高原有争论.笔者多年的研究表明,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与压力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可以按照其形成压力的大小区分为4类:高Sr氐Yb的埃达克岩、低Sr低Y
会议
近年来,估价机构执业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估价业务拓展和估价公司内部企业治理是估价行业及企业内部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提高广大会员单位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认识,结合《注册房地
本文基于野外和钻孔测井资料分析、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分析(40Ar-39Ar and SHRIMP U-Pb)、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断层运动学的野外分析结果,综合研究了胶莱盆地及其邻区白垩纪
会议
华南是由多个块体或地体拼合增生而成的大陆板块.研究表明,早中生代(三叠纪和侏罗纪)是华南乃至整个东亚大陆大地构造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也是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时
会议
上地幔名义上的无水矿物,如橄榄石、辉石、石榴子石等,都含有微量的以OH形式存在的结构水.水可以显著提高橄榄岩的塑性变形速率,降低岩石圈流变强度并影响上地幔部分熔融.因
会议
本文对岩体地质概况、岩石成因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同位素年代学和多元同位素示踪以及碱性杂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
赣南粤北地区广泛分布的早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以及A型花岗岩,被认为是后造山陆内拉张环境的标志;同时,燕山早期拉张环境形成的双峰式火山-侵入岩时代被认为可以框定印支挤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