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中生代的中国东部高原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123lk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部中生代是否存在过一个高原有争论.笔者多年的研究表明,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与压力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可以按照其形成压力的大小区分为4类:高Sr氐Yb的埃达克岩、低Sr低Yb的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低Sr高Yb的浙闽型花岗岩和非常低Sr高Yb的南岭型花岗岩,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区分标志,从埃达克岩—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浙闽型花岗岩—南岭型花岗岩,其形成的压力是递减的,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形成于加厚的地壳,浙闽型和南岭型花岗岩形成于正常厚度的地壳和减薄的地壳.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高原有关,浙闽型和南岭型花岗岩则与高原无关,是高原垮塌的证据.
其他文献
中国东部断裂体系的研究中,由于盆地的广泛发育,地表揭示较差,对断裂系统的研究存在很多局限.最明显的是很多学者把中国东部的断裂构造及其相关地质作用简单归结为新华夏体系
江西井冈山地区位于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中段,北以江山—萍乡断裂带与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相望,南以政和—大埔断裂带与东南沿海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带相接.区内存在三
会议
一、蟠桃优良品种1.早露蟠桃北京农林科学院以撒花红×早香玉杂交选育而成。果实扁平型,果顶凹入,缝合线浅;平均单果重68克,最大果重95克;果皮底色乳黄,果面10%覆盖红晕;茸毛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高原存在与否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张旗等(2008)从岩石学角度认为高原存留时间大致从175~113 Ma,主要发育在165~125 Ma.汪洋(2006)则认为燕山地区的高原地貌出
会议
武夷山地区加里东构造和岩浆岩均很发育,是研究加里东运动的理想地带.加里东运动不仅使震旦系至下古生界地层发生褶皱,与泥盆系底部形成区域性地层角度不整合,同时使基底变质
会议
Wide field-of-view(FOV)free-space receivers are promising for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which can reduce the requirements on aiming and tracking.However,t
盛夏酷暑,爱种花的人都知道浇水是很关键的。我总结了一种方法,又节水又省时,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选一个透明度好、不漏水的塑料袋,大小视能套进花盆为准,长度要高出植株头
华夏地块内的华南加里东期造山带的性质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基础地质问题.不同造山类型不仅在构造变形、岩浆活动以及盆地的类型上存在差异,而且它们的变质作用也明显不同.
会议
华北岩石圈减薄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华北岩石圈减薄是由于在山东蒙阴和辽宁复县发现了早古生代(约460 Ma)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提出来的.蒙阴和复县的资料指示金伯利岩形成的
会议
根据6月30日,由日本土地部、基础部、运输部、旅游部发布的报道表明,5月份日本的住宅开工率连续第11个月出现下降,达到90 804套(比去年下降6.5%)。占地面积是762.4万m~2(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