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应用实践

来源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电能供热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二届电能供暖产业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n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应用实践。中蓝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中蓝),注册资金1亿元。业务覆盖电力、新能源、低谷电蓄能、机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是一家科技型环保、新能源综合服务商。2017年,公司采用“BOT” 商业模式,使用自有资金约6000万在陕西省内对61个项目点的燃煤锅炉进行“煤改电”改造升级,改造完成面积达26余万平方米。在电蓄能领域形成集投资、咨询、研发、设计、建设、运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拥有专业的设计研发团队及专利技术,是陕西省业内规模最大的电蓄能设备制造运营商,涵盖了包括电蓄热、蓄冷、集中供暖、储蓄电能、电力梯级利用及一系列产品的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利用谷电蓄能技术,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供暖制冷制冷。使用谷电蓄能或空气源热泵技术,为客户热水提供24小时生活热水。利用地理优势,可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发供电电等清洁能源,做到光电风电相结合。率先在陕西、甘肃、新疆地区成立售电公司,实现除清洁取暖外的其他能源服务。
其他文献
根据协整分析得出的能源消费弹性预测出十三五期间的能源需求,按照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的约束条件,结合内蒙古十三五规划中经济增长的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预测出2020年内蒙古煤炭需求量为28016万吨。在资源环境生态的红线约束下,依据全国煤炭和内蒙古煤炭消费需求分析,确立内蒙古煤控目标。通过煤控的减量化、清洁化和替代途径,采取煤炭生产和消费双控方案,实现煤控目标。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建设绿色、和谐、共赢的“一带一路”为目标,以保障“一带一路”战略及投资贸易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安全为导向,以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政策沟通”,以环保绿色标准保障“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以创新绿色金融促进“资金融通”,以生态环保交流合作推进“民心相通”,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绿色经贸投资合作,规范企业投资合作项目的环境保护行为,打造履行环
本文阐述了1.5℃全球目标下中国减排途径,包括调整经济结构,强化节能,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碳捕获和存储技术(CCS),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
本文介绍了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进程与《2030年议程》分析了2030年议程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推进倡议与议程的协同增效与协调一致。
本文阐述了中国绿色领导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战略路径,规划目标、原则和要求,重点区域、重点国家、重点问题,项目设计和模式,绿色指标和标准。
实施清洁取暖"煤改电",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能源革命、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促进城乡散煤治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重要举措。分析了2016年试点开展情况、2017年煤改电完成情况。介绍了山西省目前的煤改电政策,指出了煤改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煤改电工作的几点思考以及煤改电工作的相关政策建议。作为能源大省,煤电、光伏、风能、煤层气等各类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推进清洁供暖具有天然优势和典型示范意义
分析了瑞兴碳纤电暖发展历程。2001年,大连兴科国内第一条百吨碳纤维生产线的投产,拉开了国产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自主研发创新发展的新里程.2011年,作为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一个课题,开始研发碳纤维发热线缆2013年,小面积湿法铺设碳纤维发热线缆供暖实验2015年,第三代发热线缆及专利产品,白平级项目2015年,完成了北方高寒地区能耗、温控等试验工程2016年,合作完成了大型中控平台运营控
介绍了农村供暖现状及发展思路、既有农房改造及能效提升、农房清洁供暖及多能互补。农村供暖现状及发展思路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
北方清洁能源供暖(煤改电)以及南方长江流域冬季取暖问题是先锋中央电暖项目创建背景。煤改电项目时间急任务紧充足的产能和库存是解决燃“煤”之急的重要保障。详细介绍了先锋集团散热终端+中央温控系统+云平台的中央电暖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具有强烈间歇性的场景使用。
产品认证是国家政策的要求,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开展高端品质认证、加快向国际通行的产品认证制度转变。产品认证是国家授权机构出具的有公信力的证明!产品认证的公信力是企业打造品牌的凭仗!分析了绿色建材标识评价和绿色产品认证的关系。推进绿色产品认证。积极稳妥地推动绿色建材评价向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转变。对于纳入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