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课程的专业学位教育体会

来源 :第四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m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力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土力学的基础知识与工程实际问题进行联系,才能让学生对土力学这门课程融会贯通.而作为有职业背景的学生,更应将土力学的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在处理与土力学相关的工程问题时才能让学到的基础知识得以掌握.
其他文献
太阳能、重力势能是水循环的根本能量来源,水循环永无休止.大气是水与土二者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水加速岩石风化和土的生成.自然界中既存在"土克水",也存在相侮作用"水克(侮)土",同时又呈现土持水的水土和谐局面,令地球万物欣欣向荣,无限美好.提炼归纳阐释水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在土力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其基本原理和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很有必要.水是生命之源而土是生命的繁衍生息之本。就水土关系而
文章首先分析了临界状态土力学引入本科教学的重要意义,继而对国内外本科土力学教学现状进行比较,表明目前国内大部分土力学教学中变形与强度之间缺少联系,而且这些教学内容本质上都是一维的.然而现有的科学理论和计算手段,已经可以方便的处理二维或三维问题,但目前土力学的教学现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需要对这种状况进行改革,对本科土力学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探讨,并对临界状态理论应用在本科土力学中的教学方案进行了研
基坑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涉及的前序课程知识点较多,是知识、内容相对比较综合的课程,透过课程内容的整合、规划,提出课程的几个模块,在内容比较集中的模块中体现多门课程知识点的协调、搭接与应用,采取引导启发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受课,跟进的教材建设等环节,以期达到对知识的提升和整合,努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平台.
基于CDIO教育理念,构建了设计导论、系列课程设计、专题设计与训练、创新实验、毕业设计(论文)共五个层次的土木工程设计实践课程体系,贯穿四年本科教学全过程.结合基础工程课程,采用以启发引导、研讨式、互动式为主的教学方法,以一个实际基础工程项目为主线,在不同教学阶段解决该项目的不同技术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团队合作、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
高校工科教育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尤为重要,如何建立校、企长期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和良好的实践平台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施工管理专业方向尝试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将建筑工地实习教学视为专业改革的突破口,尝试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将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够对
土工试验是土力学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土力学知识的重要途径.由于实验条件和教学学时限制,为保证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土工试验,课题组利用flash动画制作软件研究制作了土工试验动画模拟系统.本系统应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程序,全面表达了试验教学内容和学习心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有的土力学教学实验仪器侧重于土的特性参数的测试,包括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渗透性、压缩性、抗剪强度特性等.除了土力学特性之外,学生还需认识和掌握土力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现象,包括管涌、流土、剪胀剪缩、土拱效应、毛细现象等,而这些概念和现象却大都比较抽象.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土力学教学内容,提出了采用人工合成透明土代替天然土体,借助透明土的通透性演示土力学中一些不可视现象的想法,并针对土中的毛细现象
工程实际中常利用相对密实度评价砂土的密实状态,计算中可以采用干密度也可以采用孔隙比.本文通过一道计算相对密实度并进行密实状态评价的作业题批改,从中发现计算中采用干密度和孔隙比以及所取有效数字位数不同,相对密实度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了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引申出一些与土力学教学理念相关的思考.
武汉理工大学与中科院岩土所合作开设了"陈宗基岩土工程菁英班",旨在充分利用中科院岩土所在科研实践中形成的优质育人资源以及武汉理工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生源等方面的优势,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共同培育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岩土工程技术人才.本文对菁英班的办学特色,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规模等进行了介绍,借此以促进高等院校与科研机
面对教育部开展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特点,并在新出台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指导规范的指导下,把握好这次高等工科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思想,准确做好定位,有针对性地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教学改革,办出专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