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基丁苯增强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l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比研究了羧基丁苯聚合物改性混凝土、钢纤维改性混凝土以及羧基丁苯聚合物增强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随着羧基丁苯掺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而抗压强度则随着羧基丁苯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钢纤维的掺入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且显著提高抗折强度;适当掺量的聚合物改性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并且新拌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能.同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掺3wt﹪、5wt﹪和10wt﹪羧基丁苯聚合物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的掺量为1vol﹪)的微观结构,发现掺10﹪聚合物的钢纤维混凝土中都观察到网状胶膜.在掺3wt﹪和5wt﹪聚合物的钢纤维混凝土中虽然不能观察到网状胶膜,但在混凝土的骨料和水泥石的界面能观察到丝状的聚合物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高温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和素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探讨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温度对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400℃以内,降低幅度较小,400℃以后显著降低.相同温度时,钢纤维提高了高强混凝土的高温后强度值.
本文通过100mm×100mm×400mm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小梁抗折试验和韧性试验,探讨了钢纤维体积率、钢纤维类型、粉煤灰置换率以及成型方式对自密实混凝土、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随着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而增大;自密实混凝土28d抗折强度整体上随着粉煤灰置换率的增加而降低;机械振捣不利于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钢纤维体积率、钢纤维类型对钢纤维自
本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搅拌工艺来研究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纤维体积率为1.0‰时,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网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28d抗折强度比空白混凝土分别提高24﹪和15﹪;28d劈拉强度提高28﹪和17﹪.先掺法比后掺法劈拉强度分别提高15﹪和18﹪.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劈拉强度和拉压比,提高了混凝土的韧性.
本文通过分析凯泰(CTA)改性聚丙烯粗纤维对喷射混凝土及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影响,探讨了凯泰(CTA)改性聚丙烯粗纤维替代或部分替代钢纤维或钢丝网的可能性及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对16根试验梁的试验结果,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钢纤维类型、跨高比、纵筋配筋率等因素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短梁变形性能的影响,结合有关规范,提出了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浅梁和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浅梁刚度计算方法相衔接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短梁截面刚度的计算公式.
本文通过劈裂疲劳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下的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的疲劳性能.选用纤维掺量分别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0.15﹪,0.2﹪,0.25﹪,0.3﹪的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件,试验温度为15℃,在MTS810材料试验机上进行试验.分析了纤维沥青混凝土的疲劳特性随纤维掺量变化的规律,另外,通过动态劈裂试验得到了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回弹模量,讨论了动态劈裂回弹模量与疲劳寿命以及通过疲劳试验确定的瞬时回弹
本文在试验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45个标准试件的弯拉力学性能试验,深入探讨了层布式纤维(钢纤维和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拉性能.得出了钢纤维在上层设置与否、长径比和体积率变化对构件的弯拉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混凝土基体强度变化及有机纤维的掺入对构件的弯拉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构件σ-ε曲线关系,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本文按1∶5缩尺模型制作了8个六桩承台构件,其中双柱承台6个,单柱承台2个,进行了静荷载试验.在混凝土基体中掺入乱向分布的短钢纤维,探讨了钢纤维在承台中的增强作用,试验表明:钢纤维的掺入有效地延缓了承台斜裂缝的开展,改善了承台抗冲切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承台的延性和极限承载力.通过对钢筋和混凝土应力应变分析,揭示了钢筋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六桩承台的破坏模式和传力机理.研究表明,钢纤维混凝土六桩承台传力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FRP桥面板及其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了在将FRP桥面板应用于桥梁结构时的连接技术,对国内外FRP桥面板的工程应用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本文选取国内定型生产的钢板剪切型钢纤维,通过试验研究了强度等级CF40~CF60钢纤维混凝土,在纤维长度为32mm、40mm,纤维体积率为0.5﹪~2.5﹪条件下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弯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受试件尺寸变化影响的规律,提出了试件尺寸换算系数,为修订(CECS13:89)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