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社交恐怖症对照研究

来源 :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a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合用赛乐特对社交恐怖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CCMD-3 诊断标准的40 例社交恐怖症患者,分为实验组(SFBT 合用赛乐特)和对照组(单用赛乐特),在治疗前后及随防半年后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SAD)量表评定其疗效。 结果:两组在疗后8 周及随访半年后社交回避及苦恼(SAD)量表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 结论:SFBT 合用赛乐特和单用赛乐特对社交恐怖症均有疗效,且前者疗效更佳。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方法2004年4月~2006 年4月,应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 38天,体重1.7~4.9kg,平均3.3kg,分别在左、右上腹各置入3mm trocar,左侧trocar置入无损伤抓钳夹近幽门处胃壁,右侧trocar先后置入伸缩式幽门肌切开刀、剥离器和幽门分离钳,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术。
腹腔镜手术具有腹壁戳口微小和远距离操作的优势,将其应用于两种或多种腹部病灶之间相距较远时联合手术,可以一次性处理同一专科不同脏器的病变,亦可以多专科合作处理不同专科疾病,充分体现其微创和美容的理念。我院自 2003 年 5 月-2006 年 5 月,应用腹腔镜技术施行腹部联合手术 145 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目的总结非颈部径路施行内镜甲状腺手术的经验。方法根据内镜位置将手术径路分成三种类型:(1)胸前壁径路33例(A组);(2)双乳间径路28例(B组);(3)腋乳径路17例(C组)。术前医师向病人介绍三种径路术后瘢痕的大小和位置,由病人选择其中一个径路。结果78 例手术全部成功。总手术时间A组(61.3±19.1min)明显短于B组(81.9±22.3min)和C组(83.3±16.6min)(F=9
目的检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术后胆囊收缩素(CCK)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2003 年4 月至2005 年2 月,我们对200 例在我院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测定其空腹血浆CCK-8 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病人其术前组CCK-8 的浓度为13.95±15.79pmol/L,术后组的浓度为15.84±18.99pmol/L(P>0.05),数据
目的研究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器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 52 例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在纤维胆道镜下用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进行疗效分析。结果52 例病员的肝内胆管结石基本取尽,复查B 超、CT 只有4 例肝内胆管有少量残石发现,有效率为92%。结论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器联合纤维胆道镜可以有效地取尽术后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探讨妇科和普外科腹腔镜联合手术可行性及应用原则。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 年 1 月至2004 年12 月实施跨科腹腔镜联合手术22 例,均先完成腹腔镜下外科手术,再完成妇科手术。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治疗效果。结果22 例跨科腹腔镜联合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为60~190min(98 士8.6)min,住院时间为4~8d。结论腹腔镜
从广义上讲,乐器的长期练习也是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方式,学习的时间较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长时学习还要长。这对我们研究人类技能获得的内部变化过程,了解可能的神经可塑性机制很有帮助。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研究,结合延时序列运动,对一名从小练习小提琴的业余演奏者的运动功能进行研究。比较在运动准备和执行阶段,他的运动区激活与普通人有何差异,以了解长期的乐器演奏训练对大脑皮层功能的可塑性,或长时的手指练
目的:探讨术前患者认知评价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策略性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术前消极认知评价调查表、MCMQ、PSSS、EPQ、SCL-90量表对82例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 结果:术前患者的负性认知主要集中在害怕疼痛、麻醉和医疗费用。因素分析筛选出“手术本身消极认知”和“手术衍生消极认知”两个因子。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多种心理应激因素与认知评价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突
左右定向能力一直为神经心理学家、生理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等多领域的学者所关注。左右定向的能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当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脑区损伤患者的左右定向的差异,探求左右定向的脑机制,有助于揭示脑高级功能,并为患者的左右定向能力康复提供新基础。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都普遍存在自杀现象。在死亡原因的统计中表明,在很多国家(包括我国)自杀是一个重要的死亡原因;在某些年龄组,自杀甚至是前几位的死亡原因。因此,对这一问题应有足够的认识。实际上,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自杀预防的工作性质要求我们必须从“行为”角度来定义,不论有无导致死亡,只要存在指向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就应纳入自杀研究的范围,作为自杀预防的目标。自杀行为指“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