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浅埋偏压段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来源 :国际隧道研讨会暨公路建设技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ft1985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工程是一种线(带)状的构筑物,均是修建在地表及近地表的岩土工程环境之中.无论是何等级、采用何形式都必然对地质环境产生扰动,而环境必然对此做出响应,其响应形式就是通常所说的工程病害或水毁事件.随着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类隧道工程岩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从本质上认识浅埋偏压隧道开挖工程岩体的特性,作者从卸荷岩体力学的基本观点入手,探讨了此类隧道岩体的稳定评价方法、变形破坏特性以及支护设计理论.研究表明,其岩体变形破坏特性符合卸荷岩体力学行为,不同于常规的加载岩体行为;稳定分析计算中必须重视水力学因素和卸荷作用的影响,并得到了有意义的表达式;支护设计应在充分认识偏压隧道岩体力学性状的基础上,针对其地质特性,结合已有各类分析资料,进行既经济又可靠的优化.本文将就偏压隧道工程岩体力学分析中的水力学因素和卸荷条件下的稳定性计算原理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介绍京珠高速公路靠椅山隧道在运营状态下原塌方区围岩及衬砌的安全性监测并对阶段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对于地表获得了地表沉降、地表分层沉降、地表孔隙
当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正在由东部向西部地区转移,由平原向山区转移,这样使得公路工程中岩土工程项目,如隧道工程、高边坡防护、滑坡整治工程以及特异型桥涵基础工程等大量
渝黔高速公路是亚洲银行贷款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位于重庆南岸区的真武山隧道是此项目的重要控制工程:投资大(上亿元)、工程量大(双向六车道,左线洞长2036m,右线洞长2934m)、
襄十高速公路襄武段梅子沟双联拱隧道位于风化破碎的变质岩岩体中,其出口段穿越厚度10~20 m的滑坡地层,滑坡带为破碎岩体夹杂泥层,局部充水,有空洞.论文根据对滑坡体的稳定性
本文阐述了鹧鸪山隧道千枚岩区的病害现象,从地质构造、围岩特性及地下水等方面分析产生这些病害的原因,并做出结论.
对隧道工程中破碎围岩钻爆施工时爆破荷载影响作用的分析与实际调查,引入反映裂隙围岩钻爆影响的断裂损伤演化模型,模拟动荷载作用影响.针对不同频率情况,可以预先有效确定围
在高地应力区硬岩中开挖地下洞室往往会发生岩爆,本文简要介绍了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的地应力分布规律、岩爆特征与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
20世纪90年代初在隧道建设中探索出的台架开挖模式是符合目前中国国情的一种理智选择,其经济实用性已得到广泛证实,之后,人们一直沿用深孔直眼掏槽的钻爆方法与其配合进行施
隧道开挖引起的上覆地层位移响应和隧道净空变位及拱顶下沉等是易于现场获取的用于评判施工技术方案的关键依据.大梅沙隧道系位于深圳市内的双洞六车道长大公路隧道.隧道进出
本文以红岩隧道23m长坍方处理为例,介绍了管棚法处理特大坍方的应用技术.文中首先论述了管棚法处理坍方段的技术特点,然后针对坍碴体管棚施工卡钻与下管难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