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藏传佛教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民族学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是促进人类文明互鉴和增进人民友好感情的重要渠道和主要纽带.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中外佛教高僧大德秉持普度众生的悲愿,怀着为法忘躯的精神,用勇气、智慧和坚韧,劈波斩浪、筚路蓝缕,沿着联通世界的古丝绸之路,共同打开友好交往的大门,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探究古丝绸之路与藏传佛教起源,分析了藏传佛教依托丝绸之路向北传播的重大意义,总结了藏传佛教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广仁寺积极参与推进佛教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而长期的国家战略,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藏传佛教如何更好的参与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将是未来要长期探索和随时修正的一项工作。
其他文献
红河州与越南边境之间各少数民族一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成为了当代红河州与越南少数民族之间文化交往的社会根源,也成为了红河州与越南之间相互开放的重要基础.从双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语言使用、风俗习惯、宗教活动、民间音乐、经济文化、民族教育等方面来看,都不难发现他们密切交往的痕迹及其对促进边境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的作用;同时也发现在这种交往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边境的稳定与
跨文化交往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跨文化交往引起的文化冲突包括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现实发展和文化误解等.寻找共同点是解决跨文化交往中的文化冲突的最为重要的方法,即:寻求彼此经历的共同点、寻求现实交往的共同点、寻求未来民族关系的共同点、寻求包容和理解的共同点.在寻找共同点的基础上应该注意构建各民族互相理解的认同关系、各民族平等对待的友善关系、各民族互相尊重的情感关系.
作为衔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门户,广西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支点地位愈发凸显.越南作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贸易是拉动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商品类别、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三个维度出发,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10-2015年广西对越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别的商品贸易对广西经济的推动作用存在异质性,一般贸易与边民互市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要强于边境
乌江沿岸各民族"水木匠"在充满神性的仪式时空建造木船,包含造船工艺,表达宗教意识,承载生存智慧,反映生活状貌.乌江船夫文化是在乌江航运凶险、物产资源丰富和多民族杂居交往的环境中,由于历史时期船排航运而产生独特文化事象的总和,包括水道状貌与航运历史、运载工具与操控技艺、物资流通与文化交流等,其中“水木匠”与船只制造、“血盆抓饭”与船工操舟和“水和尚”与水上生活等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时代性甚至民族性特点
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族反清压迫起义的主要根源于清朝政府官员所致,并非是回、汉劳苦大众之间的斗争,而是回族人民无法忍受朝廷的迫害,不分贫富、不分阶级共同为捍卫本民族尊严、争取本民族生存、保卫本民族宗教信仰而反抗清王朝长期施行的民族压迫政策,是广大回族人民和清政府的矛盾,是一场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起义军打击目标主要是清军和被清政府操纵的"团练"武装,"团练"武装的组成人员大多是流氓、乞丐和游手好闲以及逼
北方各民族的团结奋斗与繁荣发展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北方民族的发展和稳定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就"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下北方民族地区各民族的发展现状和前沿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梳理,对北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北方民族地区各民族破解社会发展中
忠义村是河北易县一个满族村,最初由清代满族八旗守陵人组成,现在村民基本上均为清陵守陵人后裔.该村是非自然形成的村落,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其文化遗产"摆字龙"引起了人们特别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忠义村村委会办公室的“摆字龙”道具。外罩绘着纹饰美丽,红黄白相间的巨龙蜿蜒起伏在宽敞的屋内,活龙活现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有着25个少数民族,有15个是云南世居独有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少数民族很多都有沿袭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云南有众多的少数民族特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种类丰富、分布广泛、民间居多、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精髓的特点.现今,保护与传承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重要,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公众参与可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
徐福东渡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伟大的信史《史记》.徐福东渡是历史史实,徐福也是伟大的史学人物,徐福也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但是千余字的历史记载毕竟不能面面俱到,还是留下了历史谜团.徐福东渡事件到司马迁时代已经成为了口口相传或者有限的史料记载,难免主观上人们评价此事出现偏差而附加臆想和推测,有避祸说,有求仙说,有移民说,有海外探索说,笔者认为,徐福东渡的目的是随着秦始皇的心境和身体状态而变化
在本文章中,笔者将分析在中国乡村中与国家构造过程有关的官方表述和地方实践间的张力,以及这种张力如何在尴尬、讽刺和犬儒主义的姿态中被显现或隐藏.这种姿态指向一个亲密的自我知识空间,笔者称之为"共识社群".它源自赫茨菲尔德的"文化亲密"这一概念的要义.我用风水、丧礼与腐败现象等实例说明,此类社群是如何被建构的.同时,笔者还将参照此方法讨论中国"国家内卷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