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管足mi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的初步研究

来源 :“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动物,因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业产值最高的水产动物.管足是刺参的多功能器官,具有呼吸、捕食、免疫、运动等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对刺参管足的研究,大多是解剖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初步分析,在管足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十分少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刺参管足miRNA 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进一步解析管足生长发育相关基因及其调控积累前期工作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共得到管足RNA reads 为8,053,300 条,clean reads 为4,799,733 条,共包含了85,593条unique reads.经分析发现,共有3,206,438 条reads 为已知miRNA reads,可聚类到260 种已知miRNA中,其中测序条数为100 以上的reads 为67 种,发现新的miRNA 6 种.对所有miRNA 进行靶基因预测,共得到靶基因13467 个,经GO 分析后发现这些基因存在于不同的生物功能本体中.对这些靶基因进行KEGG 分析,并对每个管足特异miRNA 调控的KEGG 做交集分析发现,受到2 个或以上miRNA共同调控的通路有50 条.miRNAs 经实时定量分析,发现其中4 种miRNAs,miR-29a,miR-29b,miR-278-3p 和 miR-2005 为刺参管足特异上调表达的miRNAs.这四种miRNAs 的靶基因分别有579、544、279 和574 个.选取部分靶基因进行实时定量验证,15 个预测的靶基因中有11 个基因符合预测结果.这11 个靶基因分布在不同的GO 本体中,行使不同的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海洋生物是抗肿瘤活性先导化合物的丰富来源,最近几年我们课题组一直在致力于从海洋生物中,包括海绵、珊瑚等无脊椎动物及其共附生的海洋微生物,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研究发现了一些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活性化合物。方法:这些化合物大多具有新颖的结构,不少具有柔性的大环分子骨架。我们综合采用NMR波谱解析、单晶X-ray衍射、改良Mosher法、TDDFT/ECD计算以及化学沟通等多种方法,确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是中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和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种类,其体质量性状对所产珍珠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体质量性状的改良对珍珠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合浦珠母贝体质量和形态性状之间相关的研究多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水产动物多性状间的共同作用采用简单两性状相关分析对结果造成一定的片面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因自变量和应变量的偏回归系数量纲不同,不能直接
基于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水文过程的影响,文章从实测水文数据出发,分析研究了近30年水文过程变化的时空差异,依据各年水位过程变化的特征,归纳了各年及年内水位变化的类型,分析了水文过程对湿地生境的影响,结合湿地植物、鱼类、鸟类等生活习性及其对水文过程变化的反应,以及多年来的动态变化,探索了鄱阳湖湿地动植物动态变化与水文过程变化的因果关系,初步揭示了鄱阳湖水文节律对鄱阳湖湿地生物生长、生存的节制,即4-6月
粘性细颗粒泥沙主要由粘土矿物质和少量的非粘土矿物质及有机物组成,广泛分布于河口海岸附近。其中长江口含大量的极细粉沙和粘土,粘土矿物质含量65%以上为伊利石,其余依次为绿泥石、蒙脱石和高岭石等。底部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组成的纵向分布是河口地区常见的一种现象,同时,粘土矿物质极易长距离输移和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的特性使其在海洋地质及海洋环境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会议
为探明低盐环境中刺参幼参各生长阶段的生存与生长、体腔液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及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变化,以养殖刺参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低盐(16、18、20、22、24)环境中3种规格刺参幼参(体重分别为28.37±3.21g、7.52±1.25g、2.03±0.68g)生存生长、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活性、抗菌活力以及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结果
基于2006和2008年夏季长江口外海域的实测资料,研究了长江冲淡水扩展区域的低盐水团现象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区域存在脱离冲淡水主体的离岸低盐水团现象,该离岸低盐水在局部可达底层;长江口东北部海域典型化学和生物要素分布与离岸低盐水团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得出以下认识:东海北部/黄海南部气旋式涡旋西侧边界附近的潮致混合、台湾暖流沿地形爬升所形成的双上升流系统,以
VEGF信号通路在高等动物中发挥着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迁移及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但在甲壳动物中,对VEGF信号通路的功能了解甚少.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为实验对象,分离并鉴定了其体内存在的3种VEGF基因:LvVEGF1,LvVEGF2和LvVEGF3.对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均含有VEGF家族基因所共有的VEGF/PDGF结构域.组织表达结果显示,LvVEGF1基因主要分布于凡纳滨对
高温是制约海胆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海域温度随季节变化不可控.近年来对于高温养殖海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评估其性腺产量、消化吸收率,生长率等方面的影响.而对于性腺品质进行的评估则未见报道.本实验综合温度及饲料两种因素,探究不同饲料对高温条件下的中间球海胆摄食、生长和性腺性状的影响.本实验材料为购自养殖场的中间球海胆(直径5cm)56只,在高温(温度23℃)和自然水温(温度变化范围12℃—19.5℃
为了解糙海参精子发生的规律,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细胞水平上观察了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精子发生的过程及其内部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糙海参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五个阶段.精细胞分化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早期:细胞核前端出现前顶体囊;中期:顶体腔内出现围顶体物质;后期:胞质往尾部方向收缩,形成精子中部.糙海参精子全长约60 μm,由
引言——涉海材料受海洋生物附着造成的生物污损会显著减低其使用性能和寿命.采用防污剂对污损生物进行毒杀、阻止其在材料表面附着是防治海洋生物污损措施中经济有效的防污方法.当前,在世界海洋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发展环保高效型的防污剂已成为海洋生物污损防治研究的主导方向,而防污性能的广谱性和时效性研究则是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无毒广谱抗菌防污材料载银 TiO2纳米管为研究对象,利用无毒生物大分子聚多巴胺对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