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应急信息系统框架研究

来源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突发事件的状态是在不断变化并且数据搜索量庞大且信息分布较散,管理人员更需要一个动态可变的数据集成系统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本文给出了基于Web的应急信息系统模型设计思想及原则,提出了基于Web的应急信息系统模型框架,针对目前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应急管理是在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管理团队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和高效应对的目标。本文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深入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借用势科学中对称与群的机制,构建近群或泛群应急管理团队,提升团队之势。通过目标认知、价值认同、角色喜爱和互相信任提高团队成员阻尼。通过对突发事件复杂性、艰巨性的深
风险社会背景下,工程类群体性事件易发多发,使地方政府在此类项目推进时数度遭遇难解困境.公众愈加敏感的风险认知,表现为公开的风险话语与行为,给地方政府的风险管理与危机应对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而承载风险认知内容的信息流,经由媒体平台的扩散,扮演风险放大原动力的角色,日益成为事件风险演化与危机应对的重要环节.有鉴于此,本文采用SNA(社会网络分析法)为分析工具,以什邡钼铜事件、江门核原料加工厂事件为案例分
本文所指的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于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的,特定或不特定的人群临时耦合的规模性聚集,以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采取集会、静坐、上访请愿、游行示威、罢工、罢课、围堵公共场所和交通路线、冲击机关、械斗、群殴等方式,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的各种事件.选取群体性事件内部角度,从分析群体性事件中社会公众的心理现象入手,对比研究群体性事件中个体心理行为发生的差异性变化,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群
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准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必要手段.从危机风险分析和评估角度来看,应急演练存在着认识不清、目的不明、程序不科学、考核评估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本文从应急演练的现状、应急演练成因分析、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应急演练的考核与评估四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剖析,重点解决在组织应急演练过程中应把握的程序、方法和步骤,为组织应急演练提供理论支撑.
从国内应急预案中存在的情景描述和风险评估缺乏、操作标准不统一、演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出发,提出在"情景-任务"视角下应急预案生成的研究设想及其研究框架.这一框架中主要包括应急任务执行下情景演化机理探析、结构化应急任务列表建立、应急任务选取及优先级排序和特定情景应急预案生成及验证等内容.应急预案生成机理的研究从串联、并联、互为因果、交错等情景演化路径组合展开,在借鉴美国通用任务列表的基础上建立同情景匹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基础薄弱、服务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群众危机意识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推进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要转变理念;健全统一、权威、高效、综合的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制;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实施全民安全文化建设工程,提高全民的优患意识和救互救能力等改进措施。
本文是从省级民政体系的自然灾害救助业务应用的视角,充分考虑平时和灾对的民政业务应用,平时支撑宣教演练、资金物资管理、预案体系建设、队伍体系建设等业务应用,灾时应该支持灾情信息接报、信息分析和救助调度执行等业务应用.无论是自然灾害救助业务应用还是四大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事件现场和周边资源等多方面综合信息的整合、研判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基础,而快速的应急联动指挥调度则是事件得到迅速处置的保障.因此本文从
区域公共安全闭值效应是公共危机事件发展演化的关键节点。本文从“脆弱性一能力”视角出发建立了区域公共安全阑值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应用于北京城区防涝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阐值效应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公共安全系统结构性变化的内在规律,为被动式的事后应急转向侧重风险治理的全过程的危机管理体系,加强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本文还仅仅是从定性层面进行的分析,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加强对科学方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具体阐述了举债的必要性、债务结构等问题。通过KMV模型分析了西安市政府债务规模,对地方政府债务控制给出了政策性建议。提出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披露机制,建立和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管理机制,地方政府应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总之,本文运用的修改的KMV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果有地方政府更多的政策配合,对该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将会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突发事件一般多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高校的规模和开放性程度越来越大,其所面对的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多.但是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高校应急管理建设完备的高校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需要从应急管理领导体制与反应机制、突发事件分级机制、构建相应的预防机制、突发事件预案机制几个方面着手。与此同时还要针对突发事件的特点和类型设计不同的应对预案,以便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