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近视发生前及近视早期AC/A比值的变化

来源 :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大会暨山西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第五届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y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近视发生前及近视早期AC/A比值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14名5~12岁的学龄儿童进行为期2年的观察,每半年检查屈光度、AC/A比值.结果:其中78名儿童随后发生了至少-0.50D的近视,其余36名儿童仍保持正视.与一直保持正视的儿童相比,发生近视的儿童,AC/A比值从发生近视前一年开始逐渐增高,均高于正视眼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发生前及近视发生早期AC/A比值增高,为及早发现近视的高危儿童并进行干预提供了依据,推迟近视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疗法对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整理2005年6月-2009年10月间在我院能坚持治疗的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患者146例(226眼),采用配戴眼镜、遮盖/压抑、红光闪烁、后像、精细目力等综合法治疗.结果:220眼视力较治疗前提高2行或2行以上,治疗有效率达97.35%,其中有152眼视力达0.9以上,基本治愈率为67.26%.结论:使用综合疗法规范治疗大龄儿童
下颌瞬目综合征是1883年由美国眼科学家Robert Marcus Gunn首先报道的,因此又名Marcus-Gunn综合征,本病较为罕见,多为单侧发病可伴有或不伴有上睑下垂.典型临床特征为张口或使下颌移向对侧、咀嚼等动作时,单眼上睑上提、瞬目、眼球瞬动、睑裂扩大.本综合征的症状多数持续终身,因此不论从美容角度及治疗患儿弱视角度,多需手术来矫正其上睑下垂及下颌瞬目症状.
会议
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手术临床观察 在儿童斜视中,共同性内斜视很常见,为了获得功能性治愈,把握手术时机很重要.作者将2004年5月-2009年7月间所做的资料较完整的50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临床资料50例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0岁.
会议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散光性弱视眼与正视眼之间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的差别.方法:对2013年1~12月在长治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能配合检查的散光性弱视儿童33例63只眼,按散光程度分为散光度≥2D(A组1 3例25只眼)和散光度<2D(B组20例38只眼),正常儿童组(对照组20人40只眼),采用改良移近法测量调节幅度(AMP),正负球镜翻转测量调节灵活度.
会议
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弱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降低儿童弱视、近视发病率,及早发现斜视、弱视和近视的幼儿,使孩子能在视觉发育的最佳年龄得到及时防控和矫治,我院视光中心对全区九所幼儿园进行了视力普查.现报告如下:普查对象:市区九所幼儿园,4-7岁学龄前儿童,共2331人,其中大班1020人,中班870人,小班441人.
会议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主要致盲性眼病,占儿童盲的5~20%.小儿眼部及视觉功能均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病情复杂多变,治疗需要"系统工程".规范化的术前检查和评估,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恰当的人工晶状体类型的选择和植入时机的把握,以及规范持续的手术后的视觉训练,这是决定先天性白内障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而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部分环节,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尤其是如何恰当地把握手术时机,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和
会议
视疲劳在眼科门诊中较为常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眼酸、眼困、憋胀、发痒、流泪、干涩、甚至头痛,恶心呕吐等,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为了探讨视疲劳与眼部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现将我院门诊268例(536眼)视疲劳患者的屈光状态汇报一下.
会议
目的:分析连续性外斜视的发病原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6例连续性外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明确可能引起连续性外斜视的原因.结果:所选1 6例患者中,术后眼位正位者1 4例,占87.5%,术后欠矫者2例,占12.5%,但外观明显改善.连续性外斜视是指内斜术后一段时间过矫或严重弱视患者术后成年后发生的外斜视,其病因较多.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患者初次手术年龄尚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我们采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配合芪明颗粒(浙江万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治疗视疲劳60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0例患者按随机排列表分别编X治疗组和对照组.
会议
目的:分析和探讨探讨新疆地区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1年解放军第474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159例(166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确诊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Rb患儿平均年龄2岁3个月.主诉病程平均为93.67d;2、暂无发现有家族史;3、男性患儿占45.91%(73例),女性患儿占54.09%(86例);4、汉族患儿57例(35.85%),维族患儿66例(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