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耕层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分析,揭示了农业利用方式和农田管理措施是引起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同时,利用相对土壤指数法进一步研究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下的土壤质量变化特征.
其他文献
本文对开封1936~1998年的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钾呈降低趋势;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土壤磷素则是先缓慢上升,后有所下降,
在土壤系统分类中把土壤温度(50cm)做为分异特性,对黑龙江省70个气象站的资料统计分析,说明在黑龙江省年均土温(50cm)比年均气温高2.76±0.81℃,两者存在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年
本文在阐述7个菜园土形成特点和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根据肥熟土的诊断特性和检索进行分类归属,并对肥熟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本文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力案),对福建漳浦样区土坡进行高级分类单元的划分,并尝试开展基层分类单元土系的建立工作。同时对土壤发生学分类与系统分类进行对比。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是反映某种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的模型之一.本文计算了"九五"期间福建省各县市城镇建设用地的相对变化率和相对变化面积百分比,并用GIS
会议
本研究选择闽东南典型丘陵台地区的漳浦部分地区为样区,依托SOTER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编制样区地貌图、岩性图、坡度图和土系图,叠加生成地形体、地形体组分和土壤组分三
会议
经济的腾飞带来了繁荣,提高了生活水准,却由于人类的沙文主义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反作用,肆无忌惮地开发与破坏,使地球这个小小寰球,蒙受生态灾难.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
会议
黄土高原是全球代表性的独特地域单元,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如何发挥该地区的资源与能源潜力并达到上述作用,其关键切入
会议
目的克隆苏黎世克罗诺杆菌(CT)DSM 18703株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CT DSM 18703株DNA为模板,PCR扩增OmpA
为了提高新垦耕地的整体质量,本文以杨村华侨柑橘场土地开垦为例,论述了与新垦耕地质量有关的选址、规划、开垦技术等原则,同时研究了保留表土还原,增施有机肥料和种植豆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