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地区苜蓿生产状况调查及产业化趋势分析

来源 :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统计和调查资料,介绍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苜蓿的种植历史和生产状况,包括种植规模、主要种植品种、产草量、利用和产业化现状。认为当前苜蓿生产仍然以农牧民分散经营、自收自用为主。但由政府引导、企业为投资主体的产业化规模经营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效益开始显现。重点讨论了苜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一些地方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办法及取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对鄂尔多斯地区苜蓿产业化发展趋势做出了判断。对今后该地区苜蓿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
其他文献
在对我国草地退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的研究结果,研究提出了河西走廊放牧利用荒漠草原退化草地分级的原则、指标、判定规则、利用状况指标和草原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以植物群落特征、群落组成、指示植物、草地上部生物量、土壤养分、土壤氮素含量、载畜量、家畜采食率和土壤含水量为主要监测指标;以地表特征、土壤容重和土层全氮含量为辅助检测指标;以未退化草地为对照,将荒漠草原退化草地分为轻度
本研究通过对23份苜蓿品种的产草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综合评价各性状筛选最佳品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共23个处理组,每组三个重复,对样品的株高、鲜产草量、分枝数等性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苜蓿的性能差异显著;淮阴苜蓿的初花期相对较早;WL343HQ的叶茎比最高,ACA80190、赛迪5、惊喜、WL323ML等其次;8920MF的鲜干比最高,ACA80190、金皇后、WL323ML、多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通过不同氮磷处理,研究施肥对河北塞北管理区老芒麦种子产量组分、产量以及和不同生育期老芒麦根系生长的影响,从而确定种子高产的最佳施肥处理,以及根系与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为90kg·N 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592.26kg.hm-2,氮肥对千粒重影响显著;施磷量为90kg·P hm-2,产量达到最大为680.61kg·hm-2,磷肥主要通过影响分蘖数、生殖枝数和
干旱缺水是发展人工草地建植的瓶颈,膜下滴灌技术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该技术在农业上已经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效益,但在人工草地建植中的应用甚少。本文介绍了膜下滴灌技术在人工草地建植中的重要意义、内蒙古地区膜下滴灌技术在人工草地建植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旨在借鉴该先进技术,将其应用在工草地建设中,为水资源匮乏地区人工草地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低碳经济是中国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草原在碳储量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并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基地。面临现在草原固碳能力的严峻挑战,通过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固碳、温室气体减排等新技术的研究,确立草业在低碳经济中重要的战略地位。
应用稀释平板法对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地、耕地、退耕还草地及撂荒地几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50cm土层可培养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利用方式下各类菌群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细菌的数量天然草地>五年生羊草地>耕地/五年生苜蓿地>撂荒地;真菌的数量撂荒地>五年生羊草地>五年生苜蓿地>天然草地>耕地;放线菌数量在天然草地中最多,撂荒地及五年生苜蓿地中数量最少
为研究甜高粱光合参数日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自然生长条件下的甜高粱拔节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以及生理生态因子日变化,并通过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甜高粱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其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并主要由气孔限制因素造成;(
本文总结了广西优越的水热条件以及对牧草的供求现状,道出了广西牧草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统计分析了广西目前牧草种植及产业发展的现状;详细阐述了加速促进牧草产业发展应贯彻执行的关键理念:加大力度推广利用优质豆科牧草品种,推进多种套种模式,开发草山草地、发展农闲田种草养畜,已建人工草地的改良利用、加强对养殖公司、养殖大户的技术服务。
对河南草地资源概况、类型、牧草营养价值和草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河南草地具有水热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农牧结合型持续农牧业的优势,但也存在草地营养品质低、草地分布偏远零散、利用不平衡、农林牧矛盾大等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地开发利用的对策,以期为河南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粮食核心区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贵州岩溶地区草地自然资源和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对贵州草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贵州草业科技创新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应在“点-线-面”上重点突破,即加强牧草育种、种子生产、牧草种植技术、草地建植改良技术、草畜配套技术、草产品加工等科技原始创新点上研究;尽快建立“农-草-畜”耦合体系的集成创新线上研究;建立以热量和海拔高度分区的黔西北高原肉牛、肉羊生产系统、黔中地区中山农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