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连接学习优势效应的电生理证据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证据表明感知学习(perceptual learning)是个相对较慢的过程,通过不断重复呈现刺激,提高被试对刺激物理特性的感知(perceptual salience),如形状识别等。与感知学习相比,个体能否迅速学会刺激的社会属性,进而改变对刺激物理属性的感知,及相应的神经活动?本研究指导被试连接三种几何图形为自己、母亲和陌生人,当被试达到正确自由回忆后,立即完成图形-标签匹配任务,同时记录他们的脑电活动(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ERPs)。结果表明,被试对自我图形的反应效率显著高于母亲和他人,母亲成绩显著好于他人,这些效应不受图形刺激对比度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上海市6次舆情调查的数据,研究公众对于重大政治会议信息的获取渠道和认知情况。研究发现,媒体的大力宣传报道使得重大政治会议的知晓率和关注度较高,但此类信息传播却存在“盲点”,10%左右的公众无法接触到此类信息,这部分公众主要是中学生、18至25岁的非学生群体、低学历低收入群体。在信息渠道方面,电视依然占据绝对优势,网络和报纸并驾齐驱,广播和人际传播地位最低,另外手机报的崛起值得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经历了社会主义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就是社会主义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本文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再认识,分析了为什么从“苏联模式”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问题,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本文从从政党执政方式的角度分析中国国民党走向衰败的原因:基层党组织薄弱威胁执政合法性;意识形态体系空洞挑战执政党威信;中央集权和个人独裁;党政军全面的腐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宗教问题的认识,制定和调整政策,指导工作实践,历经曲折,逐步演进。中国共产党观察宗教问题的着眼点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侧重点逐渐从意识形态转向社会功能,从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和宗教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把宗教看作政治上的异己力量,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而希望宗教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越来越务实,越来越符合宗教本身的变化规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由邓小平创立的,但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马克思。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总结了现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这一理论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马克思的“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
焦虑是对未来威胁和不幸的忧虑预期,并伴随着紧张的烦躁不安或一定的身体症状。一定程度焦虑水平能够提高个体的警惕性,更快地知觉和处理环境中的潜在威胁,因此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然而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焦虑状态,则会导致情绪障碍。因此,焦虑相关的研究在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往的研究表明,高焦虑特质的个体常常表现出对负性刺激更加敏感并且反应过分强烈的特点,然而其潜在的神经机制目前仍然还未清楚。本
物质应用障碍可以使用认知加工偏好来表征,比如对于药物刺激的自动检测和定向关注。然而,我们对于究竟是那种类型的注意,怎样以及何时与这些刺激加工发生交互作用的,这些问题仍旧没有搞清楚。此外,目前也尚不清楚吸烟者是在一般情况下对情感重要线索比较敏感,还是只在特定条件下对与吸烟有关的线索存在偏好。迄今为止,ERP的研究通过操作对吸烟线索的注意,以及运用视觉oddball作业来研究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其他动机
个体作为社会人拥有着大量的社会身份,不同的社会身份对个体具有不同的重要性。为了探讨不同群体身份对自我表征的优先性,研究采用2(熟悉度:自我的和熟悉的)×2(社会身份:民族身份和国家身份)被试内设计,分别记录了16名健康大学生对自我和熟悉的民族身份及国家身份进行判断的脑电信号。结果表明,自我的社会身份比熟悉的社会身份引发更大的P300波幅,说明自我的社会身份具有自动加工优势,个体更容易注意与自己相关
群体公民行为是指工作群体作为整体所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促进整个组织总体目标实现的,用于支持本群体及其成员、本群体所在组织、组织内其他工作群体及其成员,以及组织外部利益相关公众的一种角色外行为。它是一个群体层次的变量。群体公民行为的研究对进一步丰富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理论和促进企业通过工作团队的设计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员工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用量化和质化研究
作为一种研究亲属探测的线索,人类可以通过人脸与自我的相似性得到对亲属关系的推断。由于父母不确定性的不对称性可能使得男性表现出更多的易受对人脸自我相似性的影响。即男性对与自己的后代的探测更为敏感。然而,这种性别差异在一些人脸自我相似性和社会认知的研究中未得到证实。在本实验中,我们考察了基于面孔的自我相似的面孔加工的脑机制。我们假设自我相似的成人面孔能更好的被探测并且能通过ERP成分反映出来,男性会表